镇宁自治县共有103名“兵支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他们从工作实际,从群众关注、关心的问题出发,切实找准差距,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前,面对战“疫”战“贫”的矛盾和挑战,他们用坚定的信心、坚决的行动,书写初心和使命的答卷。
基层堡垒靠前指挥。闻令而动,有令必行,行之必力。作为“兵支书”,他们立足本职岗位,以基层党支部为战斗堡垒,充分激励引导广大党员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一是健全一线作战体系。坚持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筑在工作最前沿,让党旗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始终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突出“兵支书”作为退役军人较好的组织力和落实力,组织发动村干部、社区志愿者、村医、辅警、网格员等广大党员,以党支部和党小组为作战单元,成立宣传队、排查队、爱心队、劝导队等,迅速投入战斗。组建党员先锋队、突击队、战斗队151个,发动2197名党员战斗在一线做表率、当先进。二是强化一线宣传力量。“兵支书”为“标兵”,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入,做好群众宣传引导,让群众知晓自我防护要点、了解春耕备耕、复工复产,大力组织农民工返工,通过专列将县内务工人员送达浙江省。白马湖街道祝英村兵支书余富春组建了摩托车宣传队伍,手持小喇叭,迎着寒风,深入到群众中去,将防疫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三是为民服务暖民心。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守初心、担使命根本体现,“兵支书”们依旧坚守在为民服务的一线岗位,组织开展街道垃圾清理、积雪清扫、定期消毒。江龙镇簸箕村兵支书韦政龙,为减少村民外出活动,村委统一到市场采购,再送到每家门口后电话通知自行领走,有效降低了本村的出行率。
示范带头凝聚合力。突出“兵支书”是党员、退役军人和干部的三重身份,着力打造一只示范队,引领全县党员、干部和退役军人投身、捐款、赠物,全力攻坚“两战”。一是当好党员领头雁。作为党员,“兵支书”始终主动担当,扛起疫情防控责任,把本村人员信息摸清摸准,做好人员管控,筑牢管控防线。马厂镇兵支书张崇良推进该村划分5个网格,组织党员开展走访541户2000余人次,禁止办酒席8起。二是当好军人排头兵。作为退役军人,“兵支书”牢牢团结起身边的退役军人,为保一方平安出谋出力,有的捐钱、有的赠物资、有的请缨战“疫”。截止目前,镇宁“兵支书”有87人主动捐款8545元,组织动员镇宁自治县退役军人1060人次参与疫情防控,捐款5480元,捐赠水果100余箱、草莓100余篮。三是当好干部好榜样。作为村“两委”干部,始终保持冲锋的态势,始终走在最难最紧的一线,为全县干部作出表率。沙子乡甲山村兵支书罗智雄主动请缨负责夜间值班,连续多少天来的日日夜夜,“一张桌子、一辆面包车”,筑起了全村5000余名人民群众的“铜墙铁壁”。
紧抓脱贫巩固提升。俗话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刻不容缓,“兵支书”充分认清当前紧迫形势,大力凝聚抓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和提升合力。一是当好农资联络员。疫情当前,但“兵支书”们还是紧紧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大力推广“塘约经验”,依托蜂糖李、樱桃等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奔波在群众与农资销售点之间,为群众联系化肥、种子、农药、农具、薄膜等农业生产用品。六马镇炳坝村兵支书沈玉京动员在家务农群众做好春耕备耕,并摸查了解群众需求,帮助联系联络农资送到家。二是当好产业示范员。大力推进“兵支书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兵支书”主动领头创办村级经济组织,以甘于奉献的精神敢于为先,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规模产业,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探路。募役镇画眉孔村兵支书王林带头成立村级公司---贵州宣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有股东36人,建设新时代“兵支书之家”樱桃产业示范基地1个,种植蜂糖李200余亩、荷花50余亩,铺设荷塘漫步100余米,新建休闲亭2个。三是当好农技指导员。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兵支书”依靠“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积极与县级40余名农技人员联系,变集体培训为“送技上门”,到田间地头对种植户逐一上门指导,进行特色种植技能培训,带领种植户实地学习,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技能,确保产业提质增效。(程守德)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