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县江龙镇:防疫不误时节 “四个抓手”固春耕

2020年03月06日13:2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镇宁县江龙镇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培训。
镇宁县江龙镇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培训。

为抢占春耕备耕的黄金时期,镇宁县江龙镇全力以赴抓实抓牢春耕备耕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脱坚步伐,助力乡村振兴,依靠“四个抓手”抓实抓牢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拉开了产业扶贫“春季攻势”的序幕。

抓技术培训,从技能入手

为了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水平,帮助群众增产增收,江龙镇结合实际,转变培训思路,把室内培训改为“田间课堂”培训。邀请了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讲、手把手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农业实用技术,增强了自身的致富能力。“高粱育种关键在苗床地,要选水源方便、背风向阳,比较肥沃的沙质土壤的地方,而且要没有化学污染,这样培育出来的高粱种子才是优质的”。荣兴坝区里高粱种植专家正在手把手的教村民高粱育种的知识。“大家看这里,这种是辣椒疫病的典型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苗基部呈水侵状,软绵绵的,分叉树茎变为黑褐色,病果湿腐,最后猝倒或者立枯状死亡,针对这种情况用药要注意.....”木志河村地头县农业专家正在耐心地教村民辨认蔬菜病虫害。这样的教学场景隔几天就在江龙的田间地头上演,据介绍,疫情防控期间,江龙镇已开展农业种植专题培训2次,累计培训150人次,下一步还将邀请农业专家就蔬菜的栽培、田间管理及土壤、肥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确保人人都能当田间“土专家”。

抓产业选择,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

气候温和湿润、高原丘陵地貌分布广、产茶历史悠久是江龙得天独厚的优势。2019年全镇茶叶种植总面积为4.6万余亩,主要以团叶老树茶为主。2017通过整合10家公司、14家合作社茶叶资源,冠以“江龙团叶茶”公共品牌,将“生态”与“品牌”完美结合,充分扩大江龙茶影响力。一是培植龙头企业,扶植企业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帮助茶叶生产企业不断开拓市场;二是完善茶叶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将”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机结合,促进江龙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充分利用茶产业发展优势资源,辐射带领2285名贫困群众增收。四是加大江龙团叶茶宣传力度,统一印制14500个手提袋和72000个茶叶包装内袋,为春茶上市做好准备,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展市场。下一步,江龙镇将继续加大对“江龙团叶茶”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茶叶产业,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综合效益,实现江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临近清明,茶叶已进入采摘‘黄金季’,茶园嫩芽勃发,新茶飘香,等到天气晴朗,在做好疫情防护的情况下,欢迎大家来江龙品茗。”江龙团叶茶白杨磨石井基地负责人赵启富表示。

抓订单农业,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农民种植农产品不仅要看天吃饭,还要看市场吃饭,天好收成好,但要是卖不出价钱,增产不增收甚至出现滞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江龙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平台公司免费向村民提供高粱种、给予肥料支持,购买高粱保险,高粱收成后按照2.3元/斤保底价收购,这一举动为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获得了广大农户的好评,截至目前,已有978户农户参与订单式种植高粱,涉及种植面积1608亩,不仅拓宽了群众增收的路径,同时也为农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抓群众思想,扭转落后理念

“经济作物来帮忙,样样都比包谷强,生姜芋头种下去,蔬菜种植增经济。”这是江龙镇移动小喇叭播放的一段调减玉米顺口溜音频,据悉,为确保农业结构调整见实效,让老百姓了解调减玉米好处,改种经济价值高的高粱,生姜、芋头、黄豆等经济作物,江龙镇邀请当地“土专家”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将调减玉米的宣传信息汇编成顺口溜,用车载移动小喇叭的方式巡回播放,同时录制成视频在微信、抖音、快手等播放平台快速转发,为村民了解调减玉米的好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春耕,美丽江龙,特而精,精而美!下一步,江龙镇将不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周密安排部署、拓宽销售渠道、强化指导方式,多措并举,全面吹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号角。(文/图 杨庆玲)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