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6点半,夜幕降临,安静的安顺城,大街小巷灯光星星点点。街道上,没有了往昔拥挤的车流和人群。市民手机里收到各种“防控疫情减少外出”的温馨提示。然而,安顺供电局城区分局光明服务队有这么一支电力服务队,7×24小时坚守在保电一线,逆风而行,守护万家灯火。
保电,全力以赴
“伍班长,午饭拿到值班室了,你们回来了尽快趁热吃。”中午12点,在安顺供电局城区分局光明服务队的微信工作群里,弹出一条温馨的信息。
“还有一个点,你们先吃,巡检完就回来。” 刚对西秀区人民医院配电室完成测温和特殊巡视的伍祖见迅速回完信息,收拾好工具,与同行的队员赶往下一个保供电点。
自开启疫情保电工作以来,伍祖见在岗已经快一个月了。“为了疫情防控,大家待在家里,电力作为基础保障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必须冲锋在前,守护好千家万户的光明。”伍祖见说。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光明服务队迅速集结,全员提前到岗,并成立党员突击队,实行7×24小时轮岗值班,并与安顺市内定点医院、市、区疾控中心等15家重点单位建立24小时联动机制,全天候服务,对保供电单位专用配电室、发电机房、高压配电房等供电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测温监控、特殊巡视,对22条保供电重点10kV线路每3天开展一次测温和特殊巡视,并编制“一户一册”,制定稳定可靠科学高效的保供电方案,确保突发情况得到快速处理,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最强供电保障。
抢修,通宵达旦
2月8日晚上9点,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元宵节夜晚的宁静。
“中华北路一住宅楼着火,造成10千伏若西线熙春花园1号变低压线烧断,32户客户停电。”接到电话,安顺供电局城区分局光明服务队抢修人员迅速赶往现场。
经过现场勘察,现场人员紧急调集物资,制定抢修方案。可因是夜间抢修,光线不好,只能用应急照明灯的光亮,给抢修作业带来很大困难。加之客户产权范围内的表后线错中复杂,走线凌乱,表户对应核实非常困难,导致抢修进度异常缓慢。
“困难再大也要克服,要以最快速度恢复供电。”抱着这样的信念,抢修人员轮番作业,对线路进行梳理排查。凌晨的安顺,气温走低,大家伙互相加油打气,冷了就搓搓手,累了就窝在抢修车里眯一会儿,早饭顾不上吃,就在换班的间歇,给居民借点热水泡方便面吃。2月10凌晨4点,在持续28小时抢修的生理极限下,小区恢复供电。
中午,头天晚上累了大半宿的抢修人员,又接到新的任务——安顺城网建筑环网柜、东新8号变故障,经分局主任张运阳现场勘查,环网柜及变压器须进行更换。
“此次故障停电涉及四个小区4000余户,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故障即命令,张运阳立即组织刚下火线的抢修人员开始战斗,现场由陈开雷、贺承刚分别担任两个点的工作负责人。
由于工作量大,新设备基础与原基础几何尺寸有差异,天气寒冷、口罩起雾等因素,操作非常不便,这也给抢修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正常情况下,大约需要三五天才能完成这次抢修。但疫情期间,不管再困难、再累,我们都必须要克服、要坚持,保障老百姓用好电。”光明服务队队员熊红说。最终,经过抢修人员16小时的持续奋战,两个点的抢修全部结束,恢复线路送电。
服务,精准精细
“孩子要上网课,但我们家里停电了,手机也快没电了,你们能赶紧派人来看看吗?”2月13日,光明服务队接到安顺供电局95598通知,称供电辖区家运天城小区用户陈先生家突然停电。
“好的,我们立即组织人员赶往现场。”挂完电话,队长张廷涛组织人员迅速出动。
“家运天城小区比较大,看看行车路线,从哪里走最近。”郭文说。
按照地图,值班抢修人郭文找到了离陈先生家最近且用时最短的路线,到达小区唯一通行的出入口,经过物管人员的体温检测后,顺利进入小区。“外面线路和表计是好的,应该是空开被烧坏了。”查清原因后,抢修人员借着电筒更换了烧损的开关,恢复了供电。
“真的太感谢了!这么特殊的时期,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帮忙解决了用电问题,孩子的网课也没耽误。”陈先生供电人员连声道谢。
据了解,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安顺市各社区实施封闭管理,每个小区保留一个进出通道。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快速服务,光明服务队队员们结合安顺市区街道、红绿灯等情况,结合各片区客户经理提供的各小区出入口关闭的实际情况,绘制了16条客户诉求快速到达行车路线,有效减少抢修人员在前往现场的时间,确保客户诉求得到快速处理。
目前,光明服务队共开展抢修500余次,及时处理率100%,客户满意率100%。(陈娟)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