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一些劳动者直言户外作业的艰辛,“防冻靠捂靠使劲儿干”“天气越恶劣活儿越多,干活时间越长”
拿什么温暖你,低温下的劳动者
阅读提示
岁月静好,是有人负重前行;生活如常,是有人迎寒奋战。眼下,各地“速冻”模式来袭,为了温暖城市的冬天,户外劳动者坚守岗位。高寒环境下,他们工作地点不固定,就餐、饮水、休息等面临着困难。辛勤付出之时,他们期待在防护用品、低温工时、低温津贴等方面的保障更“暖”。
“这个冬天都下10多场雪了,可把我们折腾得够呛!”寒冬腊月,长春市迎来一年最冷时节。1月15日16点左右,环卫工人王丽收拾好清洁工具,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摘下防寒手套,她搓了搓被寒风吹得通红的脸颊,这个冬天的清雪任务重到让她和同事有些吃不消。
东北的冬天,滴水成冰。为让城市整洁美丽、保证人们生活和出行便利,雪雕工人、环卫工、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不惧严寒,在街头巷尾劳作着,为城市带来温暖。
当他们在“速冻天”里忙碌时,相应的劳动保护状况如何?对此,记者近日深入3个行业户外劳动者工作的现场,探寻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暖”权益。
“防冻靠捂靠使劲儿干”
期待防护装备更“高级”
不像环卫工清扫时有楼宇遮风,也不似送餐时能进店取得片刻温暖,雪雕工的劳动环境是真正的冰天雪地。
日前,记者在长春市一家公园见到雪雕工胡守双时,他正在一座高20多米的雪坯上挥铲作业。当天长春零下10多摄氏度,因周边空旷、满是冰雪,置身其中“冻感”加倍,还没站到半个小时,记者就已冷个通透,而胡守双有自己的取暖“招数”,“防冻靠捂靠使劲儿干。”
工作时,胡守双全副“羽绒”武装,尤其是裤子,要抗风防水,一双迷彩色雪地鞋尤其厚实,当然帽子手套也必不可少。
“每天要干8小时以上,穿再厚也不抗冻,不过雪坯十分坚硬,雕刻起来要用不少力气,动起来就暖和了。”胡守双乐观地说道。在冰与火的碰撞中,雪雕工们必须拿捏好工作力度,不仅要防止冻伤,还要避免出汗过多,不然身上湿漉漉的,“冷风一吹容易生病”。
近日,有地方工会开展调查,7000多名职工参与,90%以上的受访职工认为,低温作业容易造成冷冻伤,还会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低温比高温更可怕,低温会留下很多毛病,治都治不好。”
事实上,2013年修订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便将“冻伤”列为新增职业病之一,随后,2015年修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又将“低温”列为新增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从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等方面,做好低温环境工作的职业健康保护。对此,胡守双不敢奢望,多年来,他和老乡一直是哪儿有活干就“游击”到哪儿,按时足额拿到钱就行。在他看来,低温防护装备等“高级”权益,“只有正规大单位才有”。
“天气越恶劣活儿越多,干活时间越长”
期待缩短低温工时
1月中旬的一天,一场大雪洋洋洒洒下了一夜,长春人民大街上,三五成群的环卫工人正顶雪清扫。
“我们凌晨1点多就出来了,6点回去吃个饭又过来接着干,啥时候雪停了、活干利索了,才能休息会儿。”陈桂芳已经做了14年的环卫工人,今年下雪频繁,她也很少遇到。上次下雪,她和同事通宵忙到第二天早上6点,又从当天17点干到次日凌晨1点,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大家疲惫不已。
尽管快速路、主干道是清雪车作业,但一些小路、路边带和人行道等区域都要人工清理。有时一场雪刚清理完,又来一场。不少环卫工从去年11月末到现在都没怎么休息,年纪大些的累得挺不住就吃去痛片顶着。
“虽然队里会尽量安排休息,但天气越恶劣活儿越多,干活时间越长。”陈桂芳说,现在环卫工人待遇不错,棉袄棉裤、帽子手套都发,就是极端天气时工作时间太长了,“如果雪没完没了地下,我们就得一遍遍地扫。”
王丽说,加班清雪时,环卫队里会供饭,有时是盒饭,有时是牛奶面包火腿肠,都是热乎的,而且现在大家对环卫工人态度越来越友善,累的时候他们可以进超市或户外劳动者服务站喝口热水、休息一会。
环卫工人是城市美容师,社会各界也在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怀。不少地方推动银行、超市、药店、饭店等,为户外劳动者就餐、休息、如厕等提供便利。不过,记者了解到,一些专门为户外劳动者建设的爱心小站,因疏于维护,诸如供暖等设施受损,影响使用。同时,部分依托单位和商户的服务站,由于营业时间较为固定,真正进门享受服务的人次有限。
目前,对于低温作业,有地方建议作业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有地方明确高寒天气连续作业4小时及以上,发放高寒岗位津贴。对此,王丽有些羡慕,她希望天气恶劣时能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每天逆风而行13小时
期待有温度的低温津贴
18点多,长春市的天色早已黑透。离约定的送餐时间越来越近,停好摩托车后,宋强麻利地从保温箱里拎出一袋外卖,“蹭蹭”地爬上了眼前这栋旧居民楼的6层,下来时,被冷风吹透的身体已然回暖。
“今天已经送了30多单了吧,记不太清了,平均每天要送40单左右。”听闻记者要采访,宋强从兜里掏出一支烟,点上抽了一口。
最近几天,长春市最低气温达零下20多摄氏度,尤其是傍晚和夜间,寒风刺骨的冷让人刻骨铭心,可宋强穿得单薄,蓝色工装棉服、牛仔裤、雪地棉鞋,还有卡在下巴处的棉口罩、一顶带塑料挡风板却透风的头盔,和系在摩托车把手上的棉手套。除了棉服,其余都是宋强自己置办的,全身装备看上去不如普通行人穿得厚实。
“穿多了行动不便,像我这样连跑带颠的,一会儿也就暖和了。”宋强告诉记者,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23点,除去吃饭,他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其中在外面跑的时间就有13个小时。为保持体力,他每天要保证自己吃两三顿饭,但并不规律,一般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
记者注意到,宋强的双手被冻得红肿,他说严重时确实痒,但每天收工后,因为太累了倒头就能睡着,没有时间处理。宋强告诉记者,做外卖小哥的,基本都是和他同龄的、30来岁的小伙子。干这一行,大家多数能吃苦、想多赚点钱。
在低温的劳动环境下,按照《最低工资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低温津贴。对于低温津贴,宋强一脸茫然,“夏天倒是听说过高温津贴,不知道我们啥时候能拿到这笔有温度的津贴。”(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