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安龙1月12日电 安龙县是贵州省西南部南盘江北岸的文化大县,至今仍留有一些珍贵的实物史料和纪念建筑。新时代将如何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更好推动地文旅扶贫和交流互鉴?它考验着贵州文旅工作者,本期观察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为加强文物保护和展示传播,深化文物价值挖掘和利用创新。日前笔者探访了包括安龙县招堤、重臣张之洞半山亭、南明历史博物馆等多处丰富的文化地标。如今,这座昔日藏在深山的文化明珠,正在文旅领域发力,一改昔日无人问津的模样。
“到了旅游旺季,每天入园参观游客约5000人,实现了文旅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2000余人。”安龙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罗翔星如是说,游客主要来自广西、重庆、长三角等地,旅游旺季为6月到9月。
据了解,安龙县招堤风景区系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项目之一。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安笼镇游击招国遴为根治水患,保护城垣,率工匠在此砌筑了一道宽4.7米、长300多米的石堤。后人为纪念他的善举,故将此堤取名“招堤”。
1848年兴义知府张锳又将招堤加高五尺,并在大堤北面海子广种荷花,形成了今天垂柳夹岸、荷花十里的美景。晚清重臣、近代洋务派领袖张之洞,曾在此度过其少年时代。11岁时在招堤西侧金星山的半山亭中,写下名篇《半山亭记》,并镌刻在石壁上,至今保存完好。
2013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黔西南州对安龙招堤风景名胜区作了2013至2030年的总体规划,确定了范围标桩定界,东起刷把寨,西至泓芙蓉宾馆,南起卧龙洞,北至313省道,总规划面积为18.39平方公里。建设性质以十里荷香、绿海平湖、海庄田园为主要特色,兼南明文化等人文遗迹,供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加强管理,同期还建立了档案。
“一座城市有文化就有灵魂,有集体记忆就有人气。”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说,安龙县招堤、重臣张之洞的半山亭、南明历史博物馆、明十八先生纪念馆及笃山溶洞群、万峰湖、龙头大山自然保护区等30多处丰富的文化地标融入了当地市民的生活,在提升城市气质和形象的同时,也为该县注入了强大自信力。
据介绍,安龙县拥有“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剪粉之乡、中国木纹石之乡”多张名片,被誉为历史文化体验城、山地生态康养城、脱贫攻坚示范城,其中,安龙木纹石远销澳洲、中东、欧洲等地区。
当前,安龙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全县发展食用菌种植达1.7万亩,正全力把安龙打造成中国菌都、夏菇生产基地、食用菌人才硅谷。
在乡村振兴和招堤景区建设中大力推进旅游扶贫,2019年共带动88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方式主要为景区建设带动扶贫和景区运行带动扶贫。招堤景区运行过程中,安龙县积极鼓励、引导贫困户开办农家乐、乡村客栈、农事体验等。
“贫困户担任保洁员、讲解员、户外运动指导员、民族手工技术指导员、特色演艺节目演员、厨师、服务员、司机等。”罗翔星表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了300多人,安龙县切实做到了景区带动扶贫,让贫困人口从中受益脱贫。
旅游扶贫,时间是最好的答案,截止2019年底,安龙县预计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达3.1亿元,全县旅游业增加值预估占全县GDP的14.14%以上;旅游接待人数预计达到60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预计达20亿元。
如今,安龙文旅业态模式已经输出,成为一些地方改造升级的方案提供者,这是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张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