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朱邪 楊聰 施平
“青錢澤,土地灣,紅旗獵獵歌漫山﹔杜鵑花開烈士血,革命精神鑄旗杆……”這首土家山歌唱的是87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在沿河時的情景。
6月16日,烏江山城,夏陽如火。記者來到沿河自治縣譙家鎮長征村土地灣,走進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感受87年前那一段血與火的崢嶸歲月。
1934年5月,紅三軍從四川彭水西渡烏江進入黔東,創建了雲貴高原上的第一塊紅色根據地——黔東革命根據地,並選舉產生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建立了蘇維埃紅色政權。
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紀念館圍牆上,“黔東蘇區,永放光芒”8個大字在耀眼的陽光下閃著炫目的金光。
87年時光荏苒,歲月斑駁了磚牆,暗淡了泥瓦,但黔東革命精神依舊閃耀在烏江之畔,流淌在土家兒女的血液裡,化為一股股拼搏奮進的強大動力。
在脫貧攻堅征程中,沿河廣大黨員干部弘揚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取得精彩成績:到2020年底,全縣41382戶17612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脫貧,25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走進新時代,邁上新征程。如今的沿河兒女,在黔東革命精神激勵下,正圍繞“四新”抓“四化”,奮力走好新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