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縣百興鎮種麥制面延伸產業鏈,2020年實現面條產值6000多萬元——

百興面條“出山”路寬

2021年06月22日10:25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汪瑞梁

又是一年收麥季,納雍縣百興鎮2.3萬畝小麥喜獲豐收。

種植戶尚金和大家一起歡喜的同時算了一筆“麥子賬”:2019年種植小麥用種子60斤,去年夏季收成3100斤﹔2020年種植小麥用種子90斤,今年共收小麥5150斤。按市場價每斤4元計算,今年他家僅小麥一項就增收2萬余元。

百興鎮是畢節知名的面條之鄉,歷來有種小麥的傳統。近年來,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當地不斷推動小麥規模化、規范化、科技化種植,產量逐年遞增。據省、市有關專家測產,2021年百興小麥平均畝產525.8斤,每畝地比去年增產80斤左右。全鎮累計收獲小麥1209.34萬斤,產值4830余萬元。

高興之余,百興鎮農業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尚顯龍賦詩一首:開溝條播幅寬平,糧食安全勤作耕,麥穗金黃顆粒壯,色鮮味美譽鄉城。

色鮮味美,是吃過百興面條的人給出的評價。百興人自己種麥子,自己做面條,面條暢銷省內外,這條產業鏈把百興人的幸福生活緊緊串聯。

村民廖勇成立了“廖氏宏宇面條加工廠”,2020年收購小麥280噸,生產了200余噸面條。“小麥收購均價約每噸9200元,一噸麥子可產面條750公斤左右,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售價在每公斤25元左右。”廖勇說,去年他家的面條遠銷廣東、山東、江蘇、上海等10余個省市。

廖勇分析說,今年按市場價,小麥每公斤要比去年上漲0.4元,他計劃收購新鮮小麥350噸左右,現在已收購了200噸。“我們的面條鮮香可口,很受大家青睞,基本上即產即銷、不留存貨,今年擴大產量是早就定下來的。”

“產業鏈的延長、品牌的打造和品種的改良,讓小麥實現了增產增收,也為百興面條‘出山’提供了保障。”省級科技特派員、畢節市農業農村局植保植檢站副站長、正高級農藝師吳長鬆說。吳長鬆曾在百興鎮挂職黨委副書記,在他看來,立足實際引導鎮村干部和群眾科學定位產業,是百興小麥獨樹一幟的關鍵,“長期以來,我們對群眾種植多年的‘當家’品種——‘阿波系列’中的‘光頭麥’進行提純復壯,同時從貴州省農科院、畢節市農科所、六盤水市農科院等地引進小麥品種16個,如今百興種植的小麥品種已達18個,是名副其實的‘小麥博物館’。以后,還要大力示范推廣‘選栽抗病品種+藥劑拌種+規范化種植+合理密植+病虫綠色防控’小麥病虫防控技術措施,積極探索推廣‘農機與農藝結合’技術模式,提高百興鎮小麥產業的效益。”

(責編:唐杰(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