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畢節6月11日電(王秀芳) 6月11日,貴州省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在畢節博物館開幕。畢節市政府一級巡視員李玉平在致辭中表示,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優秀代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保護好每一處文物、傳承好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責,也是每一位中國公民的義務,更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李玉平介紹,畢節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牢牢堅守文物安全底線,堅持保護和利用並重,多措並舉推進文物的保護利用。當前,畢節已普查登記文物1500余處,公布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16處。建立以博物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主的展示體系,全市6個博物館、31個市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部免費對外開放。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方面,畢節以“保護中傳承,傳承中保護”為原則,通過數字化保護、師徒授藝、集中培訓傳承、文創產品研發等方式,不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截至目前,共普查登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1000余處,公布縣級以上代表性項目名錄466處、縣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160人,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傳承人體系日趨完善。
同時,畢節還建立傳習基地(傳習所)17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2個,每年培訓傳承人1000余名。挂牌成立省級非遺扶貧工坊29個,扶持建立市級非遺扶貧示范工坊3個,吸納就業2000多人,實現年產值近億元。另外,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彝族古劇《撮泰吉》,彝族舞蹈《鈴鐺舞》,苗族舞蹈《滾山珠》還曾多次赴加拿大、法國、廣東、延安等地參與演出,並榮獲多項世界級民族民間舞蹈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