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相康
掌聲經久不息,歡呼聲此起彼伏。
5月15日至16日,在位於北京市西羅園路的北京全國地方戲中心(原中國評劇大劇院),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劇目貴州花燈戲《紅梅贊》的兩場演出,受到熱烈好評。
本次展演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旨在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主題,重點推出圍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創作的優秀作品。
作為一部銘記英雄、謳歌英雄的優秀舞台藝術作品,貴州花燈戲《紅梅贊》根據著名藝術家閻肅的經典舞台作品歌劇《江姐》改編,由梅花獎獲得者、著名花燈戲表演藝術家、貴州省花燈劇院院長邵志慶主演,用貴州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花燈戲,講述了革命先烈江竹筠的英勇事跡。
5月15日晚,在距離首場演出還剩不到半小時,大幕后的邵志慶早已畫好精致妝容准備登台,盡管已有幾十年的舞台經驗,但此時的邵志慶仍然難掩激動,這場演出對貴州花燈戲而言意義非凡。在她看來,《紅梅贊》不僅要詮釋好《江姐》這部紅色經典,還要用貴州花燈戲獨特的藝術語言,完成一場“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展現藝術水准,展示貴州形象”的使命之旅。
台上,全體演職人員用短短兩個小時,將這台花燈戲演繹得精彩絕倫﹔台下,觀眾用熱情和掌聲回應了對貴州花燈戲版《江姐》的喜愛。
“祝賀貴州花燈戲《紅梅贊》進京演出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文聯副主席董偉觀看演出后走上舞台與演員們親切交流,他評價說,此劇以江姐為代表的正面人物演得非常好,反面人物演得也很貼切,演員們用過硬的實力既展示了經典的魅力,也充分展示了地方戲的魅力。“今年是建黨百年,我們開展黨史教育,目的就是要通過黨史學習讓我們的革命基因、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傳下去。”董偉說,貴州省花燈劇院用舞台藝術的形式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藝術黨課。
“貴州花燈戲很好地繼承了經典,發揚了經典。”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周育德觀看演出后表示。邵志慶的細膩傳神表演給周育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認為,邵志慶對人物各方面都拿捏得很准確,舞台表現和演唱都很到位,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貴州把這樣一台好戲帶到北京,不僅讓觀眾重溫了江姐的英雄事跡,還認識了貴州花燈戲。
“貴州省花燈劇院對歌劇《江姐》的改編讓我感受到來自經典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劇種的力量。”中國戲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戲劇》雜志原主編賡續華評價說,該戲對《江姐》的改編在從音樂上入手的同時,也在唱腔上承襲了歌劇的經典,不僅讓觀眾看到了來自貴州的花燈戲風情,還讓大家感受到了來自歌劇《江姐》的韻味,整場演出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大獲成功。
演出成功與否,觀眾反饋是最好的証明,演出結束后,觀眾們爭相與演員合影,並紛紛表示想到貴州走走。
“貴州花燈戲從小情景的民間娛樂節目,發展到可以充分表現劇情和宏大主題的大舞台劇,這是民族藝術發展非常可喜的一面。”觀眾李毅珺說。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周蓓帶領29名貴州省花燈劇院委培生前來觀看演出,她說,貴州花燈戲唱腔如此優美,表演形式非常活躍,樂隊演奏讓人震撼,相信這對學生觸動更大。
“第一次看到貴州花燈戲《紅梅贊》的劇場演出,令人振奮。也讓大家堅定了學習和傳承貴州花燈戲曲藝術的信心。”委培班學生代家臣說。
“貴州花燈戲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藝術感受。”中國評劇院院長侯紅說,近幾年來,貴州花燈戲已經第三次在全國地方戲中心演出,憑借優美動聽的特點受到北京戲迷朋友的喜愛,希望貴州省花燈劇院創作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時代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