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古鎮人氣旺。
“這才是旅行該有的樣子!”
5月17日下午,20名山東游客自駕來到凱裡市下司古鎮,穿行花街舊巷,漫步風雨橋,感受古鎮文化,品嘗特色美食……自駕客張民宏連連點贊:“不像有些古鎮完全商業化,這裡很有特色,值得品味。”
下司古鎮坐落於清水江畔,1808年辟為商埠,民國時期更是商賈雲集,商號、會館、餐館遍布街巷,有“小上海”之譽。
近年來,凱裡市依托當地濃郁民族文化風情和清水江資源優勢,大力開發下司古鎮。2017年8月,古鎮開始實行封閉式運營,一炮打響,每天接待游客近萬名。但游客停留時間短、消費低、文旅產品單一等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
“走訪取經、對比分析、著力完善,景區不斷擴大運營范圍,不斷提升容量,相繼增加了燈光秀、非遺文化展演、龍舟、皮劃艇、潛水等體驗項目,同時聚力豐富文創產品種類,打造了包括下司犬明信片、下司狀元面、下司犬公仔等產品,目的就是要讓游客從‘走馬觀花’轉變成‘深度旅游’。”貴州凱裡下司清江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興君說。
為讓游客待得住、玩得好,下司鎮在豐富游客旅游體驗上不斷探索。副鎮長陸陽介紹,以前游客來古鎮走一圈就“撤”了,現在體驗項目多了,就把客人留下來了,“比如我們的2000畝的草莓園,就是引客的一個亮點。”
“古鎮和草莓種植看似不相關,實際上相輔相成。”陸陽說,“下司草莓品質好,不僅凱裡市民,很多外地人都慕名而來,採摘草莓之后勢必要去古鎮走一圈。同樣,古鎮上的游客也喜歡到園裡採摘新鮮草莓,一舉兩得。”
陸陽算了一筆賬:草莓均價10元一斤,畝產2000斤,2000畝草莓就有4000萬元的收益。
除了草莓,下司面條——“藍莓面”“紫薯面”近幾年也很火。“它已成為游景區后帶回去的特色伴手禮,加上我們很有特點的設計,可謂養眼又養胃。”陳興君說。
在下司鎮花橋村凱裡才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精選的藍莓和紫薯經過化驗、脫皮、研磨、高溫加工等十幾道工序后,再切割、規整、稱重、裝袋,包裝精美的“藍莓面”“紫薯面”就呈現在眼前。
現在,下司面條不僅暢銷黔東南,還遠銷貴陽、浙江、廣東等地,年產值已突破億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致富面”。
“把客人留下來,把消費帶上去。”陸陽說,依托濃郁民族文化風情和優良環境,下司古鎮正聯動百姓,豐富體驗項目,提升下司草莓、面條等文創產品的質和量,全力推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盛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