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鄉村振興·安順宣言” 人民網 李宇攝。 |
人民網安順5月18日電 5月18日,貴州省高校鄉村振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全國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理論研討會”在貴州安順召開,來自全國的6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康養福地 瀑鄉安順”,共商新時代中國高校服務鄉村振興之大計,並發布了“鄉村振興·安順宣言”。
宣言中指出,面對鄉村振興的理論需求、人才需求和現實需求,貴州高校將主動適應國家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需求,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實踐,探索鄉村振興的貴州模式,為貴州乃至西南地區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提供高校方案,貢獻高校智慧。
同時,貴州高校將以“匹夫有責”的信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扎根鄉村,研究鄉村,服務鄉村﹔聚焦國家重大政策,建設一批農村經濟、文化、教育、治理等方面的“智庫”和“思想庫”,加強應用對策研究,提高決策咨詢水平,服務區域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為貴州鄉村振興開新局夯基礎、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作出高校擔當。宣言中提到,貴州省高校鄉村振興研究中心揭牌后,將集全省高校之力,發揮高校人才與科研優勢,利用貴州人文環境和自然資源稟賦,打造鄉村振興的貴州樣板,凝練鄉村振興的貴州經驗。(李宇、王秀芳、高華)
附:《鄉村振興·安順宣言》全文如下:
我們的宣言:高校要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中擔當作為
鄉村興則國家興,沒有鄉村振興,就沒有民族復興,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鄉村產業振興,高校責無旁貸﹔鄉村人才振興,高校當仁不讓﹔鄉村文化振興,高校重任在肩﹔鄉村生態振興,高校義不容辭﹔鄉村組織振興,高校大有可為。在全球要解決鄉村問題之際,在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之際,世界需要中國方案,中國需要西部路徑,西部需要貴州模式,貴州需要高校擔當。面對鄉村振興的理論需求,面對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面對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迫切需要中國高校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挺身而出,以切實的行動研究鄉村,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建策獻言,為貴州和西南地區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提供高校方案,貢獻高校智慧。
我們的任務:研究鄉村,服務鄉村,重塑鄉村,振興鄉村
——服務鄉村價值認知,為城鄉有和諧。中國現代化脫胎於傳統農業社會,當代中國及世界城市化發展之路為我們反思現代性,反省城鄉關系,重新認知鄉村價值,推動城鄉和諧發展提供了契機。實現中國協調發展,必須厚植鄉村發展根基,在城鄉關系中重塑中國人的生活秩序與精神狀態。
——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為鄉村有厚度。研究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研究鄉村旅游休閑產業與鄉村健康養老產業,開展鄉村農業產業調查,探索推廣生態種養殖模式,從全產業鏈視角研究鄉村產業發展的路徑,助力農民增收,讓農村有產業,產業增產值,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為鄉村有力量。人才培養是高校應有的職能和使命。依托鄉村振興研究中心,招攬天下英才,共謀鄉村振興大計﹔將鄉村振興戰略融入人才培養過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人才﹔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培養鄉村急需的富有創新精神的實用人才。
——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為鄉村有“鄉愁”。研究鄉風,研究鄉村精神面貌與文化生活、民風民俗傳承、新“鄉賢”與優良家風家訓家教,實現物質與文化需要共發展。研究鄉愁,“無鄉愁,不中國”,研究當代中國城市的鄉村根脈,研究中國人的“彼處”羈絆與家國皈依,研究“在城有家”“在鄉有族”的城鄉聯系,研究城市“狂想曲”與鄉村“田園詩”的二重奏。
——服務鄉村生態振興,為鄉村有顏值。面向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等重大戰略需求,開展鄉村生態、環境與健康、鄉村環境治理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技術研發、系統集成和工程示范。研究喀斯特地貌生態與石漠化治理,研究土壤污染防治,研究西南高原山地生態修復,研究長江——珠江“兩江分水嶺”與南北盤江流域的生態價值,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生態建設置於優先位置,使生態保護成為鄉村振興的共同價值與行為准則。
——服務鄉村組織振興,為鄉村有善治。鄉村善治 ——“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聚焦鄉村自治、鄉村法治、鄉村德治,研究傳統鄉村自治的地方經驗,西南民族村寨的當代生境,“城市病”語境下的種種農村問題,基層黨建與基層政權建設,鄉村生態治理與污染防治,農村“空心化”與“留守”現象,鄉村社會結構與組織,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不斷豐富新時代鄉村治理現代化的理論,服務中國鄉村善治理想之實現。
我們的目標:扎根中國大地,辦好高等教育,服務鄉村振興
貴州省高校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將集全省高校之力,立足貴州,深耕西南,放眼全國,發揮高校人才與科研優勢,利用貴州人文環境和自然資源稟賦,打造鄉村振興的貴州樣板,凝練鄉村振興的貴州經驗,為西南地區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我們的使命: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貢獻中國高校方案
貴州高校將主動適應國家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需求,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實踐,探索鄉村振興的貴州模式。聚焦國家重大政策,建設一批農村經濟、文化、教育、治理等方面的“智庫”和“思想庫”,加強應用對策研究,提高決策咨詢水平,服務區域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開展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推進產學研用結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貴州高校將以“匹夫有責”的信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扎根鄉村,研究鄉村,服務鄉村,以個體纖毫點滴之力致身於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
農業強,則中國強﹔農村美,則中國美﹔農民富,則中國富﹔鄉村振興,則民族振興﹔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則中國實現現代化。
中國鄉村振興,我們從安順出發。
![]() |
發布現場。人民網 李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