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23℃的夏天

余慶打造“紅+綠”旅游品牌

2021年05月14日16:03  來源:貴州日報
 

“1934年10月至1936年1月,紅軍長征三次經過余慶,強渡烏江北上遵義等史實故事代代相傳,激勵后人發奮前行。突破烏江紀念園從去年開放至今,已接到近6萬多來余慶參觀、研學、培訓的省內外訪客,今年2月到現在,就接待9000多人。”5月11日,在突破烏江紀念園巨型雕塑前,余慶縣文體旅游局局長袁星忠向《南風》雜志組織的作家採風團介紹余慶的紅色文化旅游開發情況。當天,突破烏江紀念園接待6個旅游團隊,設施不斷完善的旅游景點和日益增長的游客量,讓身為作家的袁星忠和採風團的作家們倍感振奮。

位於廻龍場的突破烏江紀念園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園內的廣場上,聳立著紅軍突破烏江的巨型雕塑,翻卷的波浪,挺進的竹筏,撐竿的船工,以及不畏艱難的紅軍戰士,組成一組激蕩的人物群像,有故事,有畫面。雕塑四周,綠樹蔥蘢,白鳥飛翔,一派祥和景象。紀念園一期包括集散廣場、主題雕塑、文化走廊、沿江步道等,二期工程包括突破烏江戰役紀念館、紅色教育體驗場、基地服務接待設施等。站在紀念園,可看到兩座大橋飛架南北,當年中央紅軍就是在這個被稱為廻龍場的渡口突破烏江的,如今破浪飛馳的游船穿梭江面,昔日的戰斗場景似乎仍在山水間不斷閃回。

近年來,余慶縣立足紅色資源稟賦,突出特色亮點,高起點、高標准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將“強渡烏江集中展示帶”作為建設重點,統籌推進遵義軍博園、紅渡二期提升工程、突破烏江培訓學院等項目建設,目前已建成突破烏江紀念園一期項目工程,二期項目建設正在推進。在紅色培訓、研學旅游上創新形式,目前正在推動遵義軍博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迴龍場突破烏江紀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構皮灘水電站工業項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不斷強化紅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紅色資源打造“龍家萬丈坑——大烏江紅軍突破烏江紅色體驗場館——余慶團結水庫紅軍烈士陵園”等紅色現場教學路線,實現“國防教育 紅色旅游+黨性教育”的深入融合。記者在突破烏江紀念園看到,施秉縣黨校組織的數十名學員正在紀念園參觀,研學活動圍繞長征精神有序推進。

據了解,目前,遵義軍博園已引進退役的遵義艦、余慶艇、戰車、坦克、殲6和殲8戰斗機,這些裝備將在海陸空展示區進行展示。而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引進的長征系列火箭、地對空導彈模型,將在航空航天展示區現身。“我們盡可能多的引進一些退役的裝備進來,豐富紅色文化和軍事文化內涵,突出特色。”袁星忠說,余慶還規劃建設一個軍事小鎮,開辟拓展訓練營地,增強紅色文化游體驗。

余慶圍繞黃金水道,將烏江流域余慶段的69公裡打造為黔中旅游集散區,用“五朵金花”即飛龍寨、浪水灣、遵義軍博園、構皮灘電站、突破烏江紀念園串成線,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形成文旅相融、各具特色、產品豐富、相得益彰的烏江文旅業態。截至目前,余慶縣已創建4A級景區1家,即飛龍寨景區﹔3A級景區4家,即大烏江景區、紅渡景區、第三地生態園景區、余慶坊·河濱旅游景區﹔甲級鄉村旅游村寨2家,即白泥鎮哨溪村、大烏江鎮紅渡村﹔五星級鄉村旅游經營戶1家,即九龍塘生態園。

著名作家、《南風》雜志主編冉正萬的故鄉在余慶,他說,6條高速公路編織成的公路網絡,即將開通的構皮灘電站航道,距余慶90多公裡的遵義機場、距余慶30多公裡的黃平機場,“陸水空”的立體交通優勢,推動余慶縣旅游快速發展。而在建黨百年之際組織作家到余慶採風,目的是把余慶紅色文化旅游的火把點得更亮。

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陸青劍

(責編:唐杰(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