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下鄉” 農特“進城”

凱裡市推行“村社宜站”進村進社區

2021年05月08日14:3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據黔東南日報消息:5月8日,黔東南日報發布《凱裡市推行“村社宜站”進村進社區》,內容如下:

“您好!請問需要什麼幫助?”“您好,暖手袋共花費25元,由於您是信用社會員,通過積分兌換隻需付3元。”4月28日,凱裡市開懷街道悅來堡村“村社宜站”超市裡,工作人員楊勇正耐心地給村民結賬,除了收銀工作,他還負責幫助大家繳電話費、水電費等業務,每月能有近四千元的收入。

自2020年11月以來,凱裡市開懷街道悅來堡村以加快“三社”融合發展為切入點,探索“三農”服務新機制,共同推進鄉“村社宜站”落地見效。

“三社”即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它們是服務“三農”、助力新農村建設的三大主體。多年來,由於地理、環境及體制等原因,三者各自為政,難以形成服務“三農”的合力。

“村社宜站”平台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新嘗試、新探索,是一種全新的框架和模式,集“黨建、金融、人才、勞務、供銷、快遞、購物、扶貧”八大功能於一體。據凱裡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陳瑤介紹,“ 便民生活物資進農村、就業信息共分享,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為全市鄉村振興提供了發展平台和強勁動力。”

“真是方便,不用進城就可以辦理好多業務。”村民黃秀芬前來繳電費。“村社宜站”不僅是一個便利的小超市,還是一個小型的生活服務大廳。老百姓可以辦理小額存取款、代理繳納電費、話費、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業務,同時,還可以網上辦理貸款發放、農業保險等一站式金融服務。

“我們現在是一個團體,不再是‘單打獨斗’各干各的。做到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據凱裡市農商行負責人介紹,過去,缺少抵押物導致的貸款難,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業生產的瓶頸。“三社”融合發展起步后,農民專業合作社則可以依托供銷社和農商行的合作,逐步緩解貸款難題,同時,誠信客戶貸款成本也有所降低。

市供銷社負責農資產品“下鄉”,順應了村民群眾對化肥、地膜等產品的需求。由村民點單,農民專業合作社派單,市供銷社接單,統一批發價採購,統一分銷給村民,實現精准服務。同時負責農產品“進城”,針對農產品產銷不暢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問題,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村民生產的農產品進行統一收購、打包和粗加工,把農產品批量性銷售到機關、企業、學校、社區、醫院等,實現城鄉產品的“互動循環”。同時,讓農產品“上線”。依托農商行“黔農雲”、供銷社“一碼貴州”“杭州政採雲”、農村淘寶電商大數據銷售平台,由宜站有組織開展線上銷售。

“惠民超市”結合村民對日常用品、酒水飲料、零食點心等商品需求大的特點,由市農商行聯系供貨企業,在保証商品質量的前提下,適當降低進貨成本,進行簽約合同式流程供貨,既讓村民享受便利性的購物,同時也減少了消費成本。“村民自己生產或手工制作的產品上架對外進行銷售。”村主任楊秀祥說道。同時,村“兩委”對煙、食鹽等特殊經營商品,負責協調相關部門開通“綠色通道”,完善相關資質,實現村民對商品的供銷對接。

“三社”促“三農”,讓悅來堡村的百姓嘗到了甜頭,預計12月底前,凱裡市將完成“村社宜站”全市村、社區全覆蓋。(黔東南日報 楊玲、王珺)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