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從畢節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醫學畢業的李士梅,回到家鄉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成為這裡最年輕的村醫。
選擇做村醫的原因簡單,恰逢畢業時,鄰村高峰村的衛生室唯一一名醫生退休,三渡鎮醫院院長找到李士梅,問她願不願意回來。想著去試試也未嘗不可,李士梅便一口答應“我來!”
高峰村,地如其名,是遵義市新浦新區海拔最高的村庄。全村面積20.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隻有411人,其中328名是老人,分散居住在村裡。
李士梅在村衛生室的工作除了診療,還要定期入村隨訪,到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家裡,為他們量血壓血糖、指導用藥,給村裡的老人體檢,做好健康監測,及早地發現問題,避免身體出現大的疾病。
剛開始,村民們看到新來的村醫是個年輕的小姑娘,並不信任。好幾次,李士梅一進屋,就被村民趕了出來。小姑娘臉皮薄,很沮喪,但憑著年輕的沖勁,李士梅沒有氣餒,第一次被趕出來,就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久而久之,在這些瑣碎的工作中,李士梅逐漸得到村民們的信任,並主動打電話詢問:“妹子,到哪點了?今天檢查什麼?”
山路蜿蜒,村戶與村戶之前又相隔很遠,李士梅日復一日地穿行在山間,翻過一座座山,越過一道道彎,為分散居住的村民們送醫送藥。
一年過去了,哪家老人行動不便需要上門服務,哪家有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重度精神病,李士梅都摸了個透。
每周,李士梅都會抽出時間准備執醫考試,同時學習業務知識。常常有人問她,作為一名基層衛生室的醫生,你到底在拼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李士梅向記者透露了自己的一件心事。某天,她結束一天的隨訪工作,走在回村衛生室的路上。路過一塊風景優美的山坡時,想起學醫期間看過的城市的繁華與喧囂,李士梅心裡突然有了疑問:“我會一直留在這裡,與青山相伴嗎?”
一年多過去了,李士梅找到了答案。
“或許一開始確實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和抱負,可工作了一段時間,跟鄉親們相處了這麼久,我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職業規劃。”李士梅答得真誠。
“村醫工作雖然比不上在城市的大醫院上班,但同樣也是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李士梅確定,現在自己不僅要留下來,還要繼續精進業務“拼下去”。因為就算身在平凡的崗位,隻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擔起自己的職責,為村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那麼“平凡的崗位,也能有不平庸的人生。”
“隻要我做好村民的健康‘守門’人,即使在基層,我也可以有一片廣闊天地,也可以大有作為。”
說完這句話,李士梅又背起醫療箱出發了。這一次目的地在山頂,住在那裡的付老伯身患高血壓,還在等她去做這個季度的健康檢查。
記者:陳李育 李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