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熱腸”常幫人 今遇困難大家幫

貴陽一名熱心公益36年的女子患上再生性障礙貧血,數十名志願者趕來為她獻血

2021年04月29日15:14  來源:貴陽晚報
 

“讓我獻滿這400毫升”“不行”……

近日,貴陽市紫林庵的一輛獻血車上,一女子要求獻出400毫升的血液,當抽到280毫升時,她突覺頭暈,醫生立即中斷抽血。不過,緩過神來后,該女子堅持要抽滿400毫升,被醫生拒絕。

前來獻血的女子名叫張曉娟,當日之所以想獻滿400毫升血液,是因為一位志願者朋友患了血液病后無法造血,被醫院下了病危通知,她想通過自己的互助獻血,讓對方能用到同樣的血量。

張曉娟要幫助的這名志願者網名“古道熱腸”,真名陳虹,今年43歲,已從事36年公益活動,曾幫助過無數需要幫助的人。因患有再生性障礙貧血等血液病,無法自主造血,近年來,她多次被醫院宣告病危。有感於陳虹的公益之心,近兩年來,幾十名志願者接力為她挽袖獻血,希望能用自己的血液,幫助這位善良的女士。

熱心公益女士 遭病魔折磨

4月27日,記者在中醫二附院的血液科病房見到了陳虹。抽空來陪護陳虹的志願者吳長忠說:“經過緊急輸血,陳虹的病情已經得到了緩解。但當日,她的血小板隻有11個單位,最低的時候隻有6個單位,而一般人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25至350個單位。”

據陳虹的管床醫生介紹,剛來時,陳虹的血色素(即血紅蛋白)為30多點,隻有正常人的四分之一,此外,血小板也很低,出血風險很大,當日就被下了病危通知。4月19日搶救當天,陳虹被輸入400毫升的血液﹔隔日,又輸了400毫升的血液以及一些血小板﹔22日,她又輸了400毫升的血液,總計輸了1200毫升,病情才得到緩解。

據悉,早在2011年,陳虹就被確診患有再生性障礙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液病,不僅不能自主造血,血小板的數值也遠低於常人,且一直在下降。這種病平日裡看似無症狀,一旦皮下或內臟器官出血、顱內突發性出血等,會隨時危及生命。

近兩年來,陳虹的病情一直在惡化,每次來醫院幾乎都是重危,需要輸血。

“以前是一年住院一兩次,從2019年起,特別是從去年開始,幾乎是半年在醫院治療,半年在家。”主動來醫院照顧陳虹的志願者吳長忠說。

志願者接力 為她挽袖獻血

每當陳虹病情危重,志願者便會接力來為她互助獻血。2020年,陳虹入院6次,先后有幾十名志願者為她獻血。最多的一次,她用了1600毫升的血。按照一人獻一個單位(200毫升)來計算,就需要8個人來幫忙。其中,有好幾名志願者,已為陳虹獻了兩三次血。

和陳虹做了10多年公益的張曉娟告訴記者,因為不能自主造血,陳虹身體很差,走上兩三步便會喘氣,卻依然在幫助著那些老弱病殘,讓她十分感動。

“我幫不了別的,就獻點血來幫幫陳虹姐吧,希望她早點好起來。”張曉娟說。

認識陳虹10年的王武軍,已為陳虹獻了三次血,他說:“陳虹幫了很多人,為她獻點血,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次陳虹病危,我也想去獻血,不過那兩天喝了點酒,且距離上次獻血還不到半年,沒有獻成。但隻要以后陳虹需要,我仍會繼續去獻。”

吳長忠表示,陳虹幫助了很多人,卻一直很低調,即使生病了,也不願講,知道的受助者更少。當初為了幫助別人,陳虹從很遠的地方拉來了資助,很多人隻記得那些資助過他們的人,不知后面還有個叫“古道熱腸”的牽線人﹔那些她曾經陪伴過的孤老,有的走了,有的進了養老院,他們記得這個愛笑的“莽妹”,卻從不曉得她的名字……

據悉,早在2012年,陳虹就已經向當地紅十字會辦理了遺體(整體)捐獻手續。陳虹說,生命的價值就在於奉獻,即使自己走了,也要光照人間。

36年公益路 幫助無數人

據了解,43歲的陳虹,在公益這條路上,已走了36年。1985年,還在上小學的陳虹常看到一位老婆婆獨自坐在家門口,得知老婆婆是一個人生活后,陳虹便經常前去探望,幫她打掃衛生、陪她聊天,小小年紀,心裡就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

36年來,在貴陽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陳虹,工作之余一直熱心各類公益:為貧困山區的孩子牽線搭橋,幫他們尋找資助者﹔策劃、組織、領隊參加探望空巢老人、孤兒、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女﹔在“寶貝回家”的志願者裡,默默地為那些失散親人的家庭整理資料、提供尋親線索﹔救助病患﹔慰問環衛工人﹔組織義賣、拍賣、義演活動﹔關愛抗戰老兵﹔為鄉村學校捐建讀書室﹔在慈善會上義賣拍賣﹔遇到大災大難,籌集、發放救災物資……

如今,陳虹的手機裡有286個群,其中,相當部分是義工群、公益群——都市義工、義工聯盟、中青公益、貴州公益、關愛抗戰老兵、微公益助學幫扶……每一個群,都是陳虹熱心公益的記錄,不少公益隊伍還是她牽頭成立的。

家境並不寬裕的陳虹,幫助過的人不計其數:其中,通過她個人努力拉來的資助,已幫助了上百個孩子﹔她和志願者聯合建起的行知書屋就有20多個,2019年教師節前夕,她還為清鎮一所鄉村小學的117個孩子單獨捐建了一個圖書室……

雖然做了很多的公益,但志願者很多年都不知道她的真實姓名,隻知道她叫“古道熱腸”,喊多了,便叫她“古古”。2016年,在隱姓埋名做了幾十年的公益后,其他志願者聯系了媒體,大家才知道了古道熱腸的陳虹。

2016年8月,陳虹登上了“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榜。據悉,這是貴州在當月入選的唯一一名“助人為樂類”志願者。

住院期間,即使嘴上浸出了血,陳虹臉上卻始終挂著溫暖而燦爛的笑。她就像一個滿載能量的小太陽,一言一行都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就連管床的醫生都說她不像一個危重病人,為她點贊。她活得就像一束光,時刻在照亮、溫暖著他人。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源

(責編:唐杰(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