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江縣政府網消息:近年來,印江自治縣牢固樹立人才意識,把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來抓,著力抓好高層次人才的引進,重點抓好“土專家”“田秀才”的挖掘培育,著眼激勵和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充分發揮高端人才、鄉土人才等主力軍作用,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走進印江自治縣木黃鎮梵天菌業菌種研發中心,科研人員正在查看菌種生長情況,該公司是集智能化生產、智能化數據控制、菌種研發等為一體,基地之前採取傳統的固體菌種,耗時耗力、生產周期長、勞動強度大,同時,還受環境因素的制約。
為了突破技術難題,印江自治縣梵天菌業有限公司依托勁嘉集團總部資本加持,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專家團隊作為技術支撐,圍繞“降成本、抗風險、增產值”目標,開展菌種研發、產品精深加工、廢舊菌棒綜合利用等科研工作。
隨著科技力量的注入,該公司打破了傳統的黑木耳栽培方式,推行露天地膜栽培、大棚地栽和吊袋栽培,不僅節約資源、提升品質,還提高效益。
據梵天菌業菌種研發中心主任介紹,公司現在新引進和選出來的優秀品種FTH2梵天2號,單片、無莖,非常適合市場價格。基地以前栽培的多莖品種市場價格每斤在20元左右,現在通過引進新品種,價格可以達到每斤30元以上,提高了周邊農戶的經濟效益。
農村要振興,人才是支撐。要引進人才,也離不開土生土長的本土人才。印江自治縣在引進人才的同時,也培養了一批有一技之長的“土專家”“田秀才”,並通過他們開展“傳、幫、帶”,對群眾進行技術指導,代方強就是該縣16名“土專家”中的一員。
代方強是縣農業農村局飼草飼料站的工作人員,他們科室主要為全縣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這天,在印江自治縣中興街道夫子壩養牛場裡,代方強正在給養牛場場主代方旅宣傳畜牧獸醫政策法規。同時,推廣畜牧獸醫關鍵技術、提供疫病診療咨詢、幫助解決突出技術問題等服務。
“目前我縣有386家規模養殖戶,我們主要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比如養殖場的規劃設計、牧草種植利用、質量管理與疾病防治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服務,通過這些舉措,讓更多的農業使用技巧和農業科技成果幫助到廣大的養殖戶,從而加快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代方強介紹。
近年來,由於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常住人口老齡化加劇,農村普遍缺乏經營管理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針對這一問題,印江自治縣按照區域分布、技能特長、專業分類等情況,通過技術人員領創一批、高校畢業生匹配一批、村級后備干部招募一批、鄉土人才培育一批等方式,引導基層一線人才積極投身創新驅動、人才興業實踐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在縣發改局工作的王建軍,就主動提出申請,領辦農旅融合產業,到印江綠景觀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作。
印江綠景觀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軍帶著筆者參觀了雲上居茶海景區,並談起了他來到公司后的做法:“我來這第一時間,首先對這家企業進行了定位,想打造一家農旅結合的示范性景區,和一個西五縣研學核心的教育基地。然后從打造團隊入手,對上槽、小雲、大雲、小澤這四個村近60名在家的農戶進行培訓,培訓后分配到我們企業的各個崗位。最后,為了帶動當地老百姓,我們採取訂單種植、養殖和土地流轉,以及用工方式帶動村民發展。”
如今,印江綠景觀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的雲上居景區,已成為集“度假養生、森林康養、農耕體驗、農家美食、茶文化推介”等為一體的現代茶產業鄉村旅游綜合示范景區,也是省森林康養試點基地,每年可帶動3000多人次就業。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都要靠人才。印江自治縣拓寬引才聚智的渠道,將各類專業人才聚集到鄉村來。同時,加大培養和培育力度,培養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鄉土人才,不斷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近年來,該縣共引進博士、碩士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40人,引進教育、醫療衛生、農業等專業技術人才248名,現有縣管專家16名。
“近年來,我縣把人才的引進和服務管理作為首要任務,搭建平台引進人才,深化改革激勵人才,營造氛圍服務人才,先后出台了關於人才引進的實施意見,鼓勵支持事業單位及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一線干事創業的實施方案,開展了千名農業服務‘三農’,萬名干部下基層活動,建立健全關心關愛激勵政策,為全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保障。”印江自治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介紹了印江自治縣在人才管理方面的做法。(張麗娟、唐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