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中鐵二院總體總包的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開通初期運營,其開通運營標志著貴陽軌道交通進入線網換乘時代。
自2014年中標以來,中鐵二院貴陽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部全體員工克服工程建設參與單位眾多,協調配合工作量巨大等困難,繼貴陽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之后,再次為貴陽人民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中鐵二院總體總包的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開通初期運營。
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和二期連接白雲區、觀山湖區、雲岩區、南明區和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全長40.6公裡,設車站32座,其中地下站30座,高架站2座,設1個車輛段、1個停車場、1個線網中心、2座主變電所,控制中心與1號線共用,2號線是貴陽市又一條交通大動脈,有效串聯了自白雲區到雙龍新區共五個片區,輻射貴陽市經濟最發達的大部分區域,對加速城市發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將起到重大的作用。
中鐵二院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項目組將綠色環保、科技創新、文化結合作為整條線路的設計綱領,努力將2號線打造為保留地域特色又技術先進的線路。
環境保護與城市建設的同步進行
由中鐵二院地鐵院牽頭設計的陽明祠站、省醫站與油榨街站三個車站位於貴陽市核心城區重要干線的寶山路上,寶山路沿線滿布民國時期栽種的梧桐樹,是貴陽市頗具代表性的一條道路。為了保持交通順暢,避免大量改移樹木,項目組採用初支拱蓋法,並打破該工法的常規設計創新將拱蓋底座設置縱向梁作為基礎,坐落在中風化岩石上﹔在附屬接口位置,將整個拱蓋外挑做成一個環框梁,與底部縱梁連成一體,有效解決了喀斯特復雜地質條件下,上軟下硬地層中大跨度超淺埋礦山法結構這個工程難題。初支拱蓋法附屬接口位置的創新構造設計於2020年榮獲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貴陽首條全線採用制動能量循環再利用的地鐵線
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在全線牽引變電所設置列車再生制動能量回饋裝置,這是貴陽地鐵首次全線採用制動能量循環再利用,解決了列車發熱和閘瓦磨耗嚴重、污染沿線環境,
電能浪費的工程難題,為工程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中鐵二院總體總包的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開通初期運營。
裝修體現城市地域文化
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公共區裝修遵循“簡潔統一、識別性強、維護便利”的原則。結合線路分段,在一期工程採用正六邊形組合形式設計,二期工程採用矩形與正六邊形融合的形式設計。結合建筑結構基礎情況,在明挖站、暗挖站、高架站形成有差異的個性化空間效果。根據線路途經區域,在老城區段車站裝修豐富層次,航空港區段車站裝修大氣奔放。
貴陽首次採用橡膠彈簧浮置板整體道床
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穿越市中心,敏感點多且集中,為了控制振動與噪聲,該線首次在貴陽地鐵試鋪了橡膠彈簧浮置板整體道床,保証了良好的減振效果,改善了減振產品對貴陽地區特殊地質環境的適應性,降低了工程投資成本,為
后續減振降噪方案的多樣化選取奠定了基礎。
“生態地鐵”車輛
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在1號線電客車基礎上增加4個方面的措施或系統,進一步落實“生態地鐵”的建設理念。
電客車採用水性漆。在電客車上使用水性漆生產,採用水性涂料,降低VOCs效果明顯,施工狀態下VOC含量由目前溶劑型油漆的550 g/L下降到150 g/L,大大降低施工過程VOC的排放。
走行部故障診斷系統。在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一、二期共六列車電客車上配置走行部故障診斷系統,該系統可通過安裝在轉向架上的符合傳感器採集列車運行的數據,實現車輛走行部狀態監測、安全保障和主動運維決策等,減少不必要的維護和重復維護,節約人力及降低維護成本。通過該診斷系統對走行部狀態進行跟蹤和積累數據,為下一步車輛維保提供大數據分析。
蓄電池在線檢測系統。電客車上增設蓄電池在線檢測系統,該系統能記錄並存儲蓄電池組在充電、放電階段的電壓、電流,監測記錄單體電池電壓、溫度、內阻,具有超限告警功能。記錄參數可以打印成表格並生成曲線,便於分析蓄電池的車載充放電維護運行情況和性能狀態,及時掌握蓄電池的使用維護情況。
基於安全乘車的多級車門解鎖系統。為了避免非緊急情況下的人為誤解鎖車門,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電客車在車門解鎖操作上設置二次確認,隻有駕駛員確認后才允許進行解鎖,否則車門無法解鎖打開,避免誤操作導致的列車在區間停車帶來安全隱患。
軌道交通2號線的開通,也意味著貴陽正式進入換乘時代。作為森林之城的重要交通組成,有機連接了貴陽市新老城區,為貴陽市民帶來了更為便利的綠色出行方式。(文/劉娟 中鐵二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