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春筍工程”夯實人才基礎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04月26日17:41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大方:“春筍工程”夯實人才基礎助力鄉村振興。

曾經的大方縣貓場鎮箐口村土地貧瘠、生態脆弱……,在創業回鄉能人張凌的帶領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箐口村聚焦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大力發展獼猴桃種植,引導群眾增收致富。

據了解,箐口村種植獼猴桃1800余畝,去年的產量達337余噸,以平均7元一斤的價格銷售到浙江、上海、廣州等地,銷售額達470余萬元。套種的大豆、辣椒、洋芋等作物也喜獲豐收。箐口村之所以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因為充分發揮人才的輻射帶動作用,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2020年12月份以來,大方縣以村(社區)“兩委”換屆為契機,著力鞏固脫貧成效,助推鄉村振興為目的,探索實施村級后備干部培育“春筍工程”,切實選育了一批素質好、能力強的村級后備干部,進一步夯實村級換屆人才基礎、儲備一批鄉村振興的人才,聚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永遠不走的工作隊”。據了解,現儲備致富能手298人,優秀退役軍人148人,大學生畢業生372人,經商(務工)返鄉186人等共計村級后備干部1335人。

摸底排查選“賢人”

“春筍工程”實施以來,大方縣通過“拓寬渠道、嚴格標准、優化結構”等措施,堅持“四個一批、三好三強、一降一升”等原則選好一批政治素養高、領導能力優、致富能力強的村級后備干部。

楊成美就是村級后備干庫中返鄉回村的優秀人才之一,他是原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生態環境事業部(央企)的負責人,辭去工作,回到自己的家鄉大方縣小屯鄉創辦養牛場。當講到為什麼放棄高薪待遇,毅然回鄉時,楊成美深情地說:“辭職回鄉創業,不是為了能夠賺多少錢,主要是想為自己的家鄉做點事情,哪怕是一點點也很欣慰,畢竟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黃泥塘鎮安坪村的楊瑤是一名90后退役軍人,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通過選拔加入到我們的后備干部隊伍,本人政治素養好、道德品行好、辦事效率快,是我們納入村黨組織書記培養的對象。”大方縣黃泥塘鎮組織委員鐘陽說。

據悉,目前大方縣共培養30歲及以下后備干部691名,高中及以上學歷后備干部1098名,婦女后備干部451名。

“德才”共育塑“能人”

大方縣堅持“教育培訓、跟崗鍛煉、幫帶提升”原則,按照“縣級抓普遍、鄉鎮抓兜底、村級抓日常”的要求,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培育機制,培育一批“德才”兼具的村級后備干部。

大方縣順德街道的大學畢業生陳江蘭說:“我進入‘春筍工程’跟崗鍛煉快2個月了,逐漸參與到村級相關工作之中,通過職能培訓、跟崗鍛煉、幫帶提升等一系列措施,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已慢慢融入到村‘兩委’這個大家庭。”

大方縣慕俄格街道組織員周麗霞說:“結合街道的實際情況,為后備干部到街道、社區跟崗鍛煉提供見習、實習崗位30個,有效豐富了后備干部的基層工作經驗,全方位多層次提升后備干部能力素質,幫助后備干部盡快適應、融入村級工作。”

目前,大方縣按照1名鄉鎮黨政班子成員聯系培養2名后備干部,1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直接幫帶2名后備干部的標准,共計幫帶培養后備干部1009名。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大方縣以提升政策理論水平、突出具體業務能力,強化實戰能力為目標,開展各類培訓70余場、培訓2000余人次。

完善制度獎“勤人”

大方縣建立“分級把關、退出管理、激勵保障”等機制,按照“自上而下、上下結合、層層把關、備案管理”的原則,建立村(社區)“兩委”后備干部縣、鄉、村三級培養管理機制,充分調動干部積極性。

貓場鎮組織委員楊武說:“我們堅持把好村(社區)后備干部‘關’,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經村級黨組織召開支委會推薦、鄉級黨委研究確定后公示的要求進行推選﹔同時,聯系村領導對所聯系村的后備干部按照‘一月一談’的方式開展談心談話,結合‘一季一考評’的情況,根據綜合表現進行擇優汰劣,‘一人一檔’建立后備干部個人檔案進行動態管理。”

目前,全縣開展談心談話2398人次,為選用提供意見建議100余條。

優待后備干部,做到嚴管與厚愛並行。對德才兼備、實績突出、黨員群眾公認度高的后備干部及時任用﹔跟崗鍛煉的后備干部,由縣財政按每村(社區)2名后備干部、每人每月1000元標准給予生活補助,直至換屆結束。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在縣財政補助的基礎上適當提高補助標准。

“為進一步夯實基層黨組織,有效激發了后備干部的干事創業激情,綠塘鄉在縣財政補助1000元的基礎上,按照人均1000元的標准提高待遇報酬,調整后的報酬每月達2000元。同時,牛場社區以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為引領,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參與合作社管理的社區干部,在合作社純利潤中提取10%作為他們的獎勵資金。目前,牛場社區現任干部的平均工資達4000元以上,高於全縣的平均水平。”大方縣綠塘鄉組織委員張淳說。

振興鄉村用“好人”

像箐口村一樣,同樣重視選優配強社區“兩委”班子的綠塘鄉牛場社區,通過“招、引、聚、訓”等方式,建強一支聽指揮、會管理的基層黨組織隊伍。現任班子成員大專及以上學歷達5人,持有會計資格証2人。

在致富能手陳青俊的帶領下,通過“雙領辦、雙入股、雙促進”及“333”機制建強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以魔芋種植、農貿市場、停車場三大產業為支柱,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社區集體經濟積累達653萬元,保底分紅達83萬余元,確保群眾穩定增收致富。

大方縣鳳山鄉銀川村曾是國家一類貧困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初的26.8%一路直降。目前,166戶517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致富。其成功脫貧摘帽成為示范引領的先進村,歷史性轉變的背后是強化基層黨組織推動“產業”“改革”“三治”闊步前行的結果。

通過探索創新“聚焦‘領頭雁’、組織強起來,聚焦‘分配鏈’、群眾富起來,聚焦‘生產線’、農村活起來”模式,銀川村發動群眾種植獼猴桃2200余畝,積極探索鄉村旅游等新興產業,夯實黨建基礎推動鄉村振興。

大方縣通過實施“春筍工程”不斷為鞏固基層黨組織提供了人才保障,也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效,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源動力。(嚴聰)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