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管老兵、老兵扶老兵、老兵幫老兵的‘老兵工作法’,是為廣大退役軍人排憂解難的致勝法寶。”軍人出身的匯川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黃小軍深有感觸,匯川區7名退役軍人志願者、28名退役軍人先進典型、12900多名退役軍人用“加減乘除”構建起了新時代退役軍人工作新格局。
在先進典型上做加法。今年44歲的退役軍人黃光領,任匯川區芝麻鎮竹元村黨支部書記,他當過四個村的支部書記,群眾都叫他“兵支書”。“黃書記耐心好,點子多,我們都相信他。”在黃光領的幫助下,去年養豬和牛賺了20萬元的竹元村村民劉宗乾說。
竹元村陡坡組老復員軍人朱明貴也感慨:“今年我家收入就有好幾萬元,組裡好幾家買了小車。”十多年來,黃光領退伍不褪色,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一個個省級深度貧困村破繭成蝶,2019年,竹元村黨支部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
黃小軍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年多來,匯川區已挖掘28名先進典型,他們的先進事跡激發廣大退役軍人重整旗鼓、積極向上,形成了1+1>2的效果。
在服務機制上做減法。李龍文是一名參戰老兵,因檔案遺失,軍人身份得不到認定,多年來一直在上訪、申訴。2019年2月,匯川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后,重新啟動李龍文的相關認定,解決了一起多年來化解難度較大的涉軍信訪事項。雲開霧散后,李龍文主動當起了匯川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的志願者。李龍文說,他就是一個“滅火器”,最擅長給老兵答疑解惑,因為他知道老兵們想什麼。
黃小軍說:“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成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7名志願者服務者輪流參與接訪,通過‘三訪’機制做減法,減少了辦事環節。”
據了解,“三訪”就是退役軍人前來辦事,在辦事大廳進行“一訪”,快速解決訴求。辦完后仍有情緒的,直接將其引導至老兵議事室進行“二訪”,志願老兵以身說法,一起議出情理法。對重大問題,局領導、老兵志願者、律師共同進行“三訪”,通過真誠溝通,親情關懷,解決問題。建局至今,匯川區未發生一起涉軍人員越級上訪。
在搭橋聯動上用乘法。匯川區通過籌建愛國擁軍促進會,將退役軍人黨員、先進模范、行業精英、創業典型等納入其中,通過“雙向挂鉤、責任包保”,與困難退役軍人挂包,開展互幫互助,讓“老兵幫老兵”形成強大合力。高橋街道黨員退役軍人胥安雲創辦恆豐駕校,幫助帶動轄區45名退役軍人穩定就業,建立黨員退役軍人創業就業示范基地7個,實現“就業有人幫、創業有人助”。一乘十十乘百,互幫幫助的蝴蝶效應迅速在全區一萬多名退役軍人中鋪開。據統計,建局一年多來,共走訪慰問困難退役軍人192人次,技能提升培訓92人次,解決就業安置52人,參與應急處突11088人次,退役軍人就業率達95%以上。
在凝聚人心中用除法。目前,匯川區在區、鎮、村三級同步推進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伍建設,實現‘老兵工作法’全覆蓋。黃小軍講到一組不容易的數字,建局一年多來,共接待涉軍來電來訪約8500余人次,排查化解重點矛盾問題140件,全部得到滿意解決,所有移涉軍、非涉軍遺留問題全部消化解決,回訪率達到99%以上,滿意度達到100%。
“從埋怨沖動回歸理性化解,以最佳工作方式和最大公約數發揮著除法效應,退役軍人真正感到了家的溫暖和關懷,由衷地把匯川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當成自己的‘家’。2019年八一建軍節,近300名退役軍人代表英姿颯爽隊列表演,儼然回到部隊時的錚錚歲月。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205名退役軍人遞交請戰書,吹響‘集結號’,在徹骨寒風中彰顯忠誠和擔當……”談到一年多來經歷的不平凡,黃小軍感慨萬千。(胡作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