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裡市紀委市監委:

監督下沉護航鄉村振興

2021年04月22日10:36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梁佩佩 肖威

最美人間四月天,凱裡市白午街道銅鼓村太子參種植基地裡,工人正忙著給年前種植的太子參清除雜草,翠嫩欲滴的太子參綠葉叢中,已開出朵朵白色的小花,煥發盎然生機。

就在去年秋天,眼前這塊地裡還是幾棵稀稀落落枯萎的玉米稈,和過人高的雜草隨風擺動。當地群眾等到來年開春才會把枯萎的雜草和玉米稈一起割倒,讓其爛在地裡作為肥料,再打窩種植玉米,至於收成全看運氣。

“銅鼓村秋冬種工作推進緩慢,部分土地利用率不高,農業產業發展成效不明顯……”去年秋天,凱裡市白午街道紀委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銅鼓村的年輕勞動力大都外出務工,群眾復種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導致銅鼓村土地利用率較低。

“農民就是要保護好、利用好耕地資源,通過提高土地產出效率,增加群眾收入,達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目的。”監督檢查組立即把該問題向銅鼓村“兩委”及街道辦事處反饋,並督促相關部門進行整改,要求在搶抓秋冬種生產的同時,利用好土地資源,注重發展高效農業,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收到問題清單后,白午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和銅鼓村“兩委”立即組織人員實地調研,走訪征求群眾意見,最終確定通過引進農業產業種植大戶,帶動當地群眾種植高產高效經濟作物。

在街道職能部門和銅鼓村“兩委”協調下,去年10月成功引進的太子參種植項目在銅鼓村四組落地投產。

“銅鼓村去年引進太子參種植大戶,發展70畝太子參,一年能給群眾帶來5萬余元土地流轉收入,還能帶動1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給他們帶來20余萬元務工收入。”面對一壟壟長勢喜人的太子參,銅鼓村黨支部書記趙永明向回訪的檢查組介紹,現在不僅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群眾收入也增加了。

“栽種、鋤草、施肥、挖參等都和我平常做農活一樣,在這裡務工,收入比之前自己種地高多了。”銅鼓村村民文國芝對家門口這份工作很滿意。

“每天掙100元,不影響自家農活,還能就近照顧孩子和老人。”在基地務工的張文書高興地說。

監督“下沉”促問題“上浮”。今年以來,凱裡市紀委市監委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護航鄉村振興,圍繞疫情防控、項目建設、民生改善、紀律作風等方面做深做細日常監督,深入基層發揮一線探頭作用,將存在的問題查出來、解決好,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紀檢監察就在身邊,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責編:唐杰(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