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鑫 陳玲 王法 楊宇峰
4月15日,沿著美麗寬闊的杭瑞高速前進,記者來到江口縣梵淨山山腳。這裡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遺產、旅游勝地,世界矚目。
午飯時間,梵淨山腳下的“楊大姐活魚館”農家樂門口,陸續迎來了許多外省號牌的車輛。
“楊大姐,五位。”“想吃點什麼?”農家樂老板楊躍平一邊招呼客人點菜,一邊吩咐廚房准備菜品。
62歲的楊躍平是土生土長的江口人,精明能干的她瞧准了梵淨山這塊“勝地”,2000年就在這裡開餐館,時間長了,食客們都稱她為“楊大姐”。
“活魚館是和梵淨山景區一起發展起來的。”20年如一日,楊躍平看著梵淨山從鮮為人知到游人如織,自家的招牌也越來越靚。
30多歲時,為了謀生,楊躍平到銅仁市區打工,在一家餐館當廚師。細心的她發現,時不時會有外地人向她打聽梵淨山的消息。
打工的日子又過了幾年,來打聽梵淨山的外地人越來越多,每個月拿著200元工資的楊躍平有了想法。
“回家,自己做老板!”2000年,楊躍平辭了工作在梵淨山腳下開起了“楊大姐活魚館”餐館。
“剛開店時,梵淨山附近就5家餐館。”楊躍平始終記得那個時候的客人都說著普通話以及各種外地口音,“他們多是調研的學者或者研究開發的商人。”
從客人口中,楊躍平得知梵淨山因其獨特的山水景致及生態多樣性和生態保存良好,即將被開發。
2008年,隨著梵淨山景區建設越來越好,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楊大姐活魚館”也從一個小門面變成了一棟兩層的樓房,還添置了12張餐桌:“客人經常要排隊,人多的時候一天毛收入能有上萬元。”
隨著梵淨山聲名遠揚和高鐵、高速公路開通帶來的便利,來梵淨山的游客越來越多,周邊的餐館也越開越多,越來越多的當地人享受著“旅游紅利”。
“餐館是變多了,但來吃飯的客人卻有增無減,相信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楊躍平說。
如今,像楊躍平一樣,因梵淨山景區和交通發展改變生活的例子還有很多,生活在梵淨山下的群眾,或發展農家樂、或發展民宿,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