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經濟區的潛力。成立第三年,獲批成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成為貴陽乃至貴州對外開放平台和樞紐。
這是經濟區的魅力。建強創新創業平台,優化服務環境,激發創業熱情,吸引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落戶。
這是經濟區的實力。“十三五”時期,各項經濟指標年均增幅保持兩位數以上。
實現科學發展,人才是關鍵。
推動升級發展,人才是引擎。
“十三五”以來,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圍繞產業發展需求,經濟區以吸引人才、引進人才、服務人才為重點,全力建設“貴州航空人才港”,大力推進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加快建設人才發展高地,努力為建設全省對外開放的先行區、經濟區發展的橋頭堡提供堅強智力保障。
開辟引才“快車道”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十三五”以來,經濟區突出黨管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創新,不斷夯實經濟區發展的人才基礎。
制定《中共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工作委員會關於建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運行機制的意見》,立足經濟發展和人才發展需求,調整充實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整合各部門工作力量,研究解決工作中重大問題。出台《關於加強創新創業建設“貴州航空人才港”的實施意見(試行)》《關於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促進高水平開放的實施意見》《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青年人才引進培養管理辦法(試行)》等人才政策。特別是在青年人才引進方面,對新引進的在經濟區實際服務滿三年的青年人才分層次給予引進補貼(1萬元至5萬元)、生活補貼(1.8萬元至5.4萬元)、租房補貼(1.8萬元至5.4萬元)、購房補貼(4萬元至10萬元)等資金補貼。
政策是“撬動”人才的有力杠杆,主動才是贏得人才的“制勝法寶”。
在不見硝煙的城市“引才大戰”中,經濟區重視人才、愛惜人才,多方聯動,打開了多種引才模式——
通過招引聯動引進人才。制定出台了《<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全員招商引資活動工作方案>實施細則》,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擔、人人心中有責”的招商引資濃厚氛圍,每年通過引進一批重點企業,吸引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到經濟區。(下轉4版) (上接1版) 通過各類人才招聘活動引進人才。五年來,共組織80余家企業參加省人博會、省市赴外引才、高校校園招聘等招才引智活動,累計提供200余個崗位,實際引進急需緊缺人才30余名。
通過校企合作引進人才。貴州正業集團、醫醫科技、金玖生物等重點企業分別與貴州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貴陽學院等省內高校合作共建了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每年至少有100余名合作高校學生到經濟區企業實習﹔雲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與貴陽學院合作共建了貴陽市全域旅游大數據監測研究專家工作站,獲批貴陽市首批市級專家工作站。
……
海納百川,筑巢引鳳。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經濟區通過平台引才、招商聯動、校企合作等方式引進290余名高層次人才。
全力建設“人才港”
在著力引進高端人才的同時,經濟區不忘本地人才的挖掘和培養。
2020年9月,經濟區與貴陽學院簽訂了戰略框架協議和人才引進培養交流合作協議,雙方就人才引進培養、創新創業平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今年1月和3月,貴州寶能汽車有限公司與貴陽學院舉行兩次校企合作研討會,目前已就共建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達成合作意向。
對青年人才在經濟區工作期間通過學歷提升、職稱晉級、技能提升等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經濟區給予人才1000元或5000元的資金獎勵,每培育一名人才給予用人單位500元或2000元的“育才獎”。
經濟區不僅注重引才、育才,還積極以優勢長板搭建創新人才創業舞台,為人才提供終身學習條件,破除人才發展約束,營造安心安業環境。
為建設創新創業平台,經濟區加大對孵化器(眾創空間)的建設支持力度,對每培育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上規企業、上市企業的孵化器(眾創空間)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金獎勵﹔對孵化器(眾創空間)內在孵企業參加上級創新創業大賽獲獎的,按照獎勵獲獎者的20%予以孵化器(眾創空間)資金獎勵。
為扶持初創企業,近五年來,經濟區累計對10余家高層次人才創辦的科技型企業給予4390萬元的項目資金資助,其中,貴州自由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產值已破億元,貴州雲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呂雲成長為市管專家。
在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方面,經濟區對高校畢業生(畢業不超過三年)在經濟區首次創業的,給予每名創業者0.5萬元至1.5萬元的創業補助﹔鼓勵青年人才(團隊)參加上級創新創業大賽,並對獲獎者按賽事級別及獲獎等次給予0.3萬元至10萬元的資金獎勵。
創新創業平台,不僅是經濟區招攬八方人才的“梧桐樹”,也是成就人才事業的“大舞台”,更是經濟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
“十三五”時期,經濟區共簽約引進重點項目85個,協議投資總額超過14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716億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860億元,各項經濟指標年均增幅保持兩位數以上。
服務留才出實招
如何寫好引才“后半篇”文章?
“十三五”期間,經濟區堅持在“留”上出實招、優服務、解難題,建立經濟區領導服務人才、部門服務人才工作制度,深入推進“三牽”工程,通過節日慰問、集中座談、電話訪談、登門拜訪等方式,了解專家人才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助力高層次人才輕裝上陣,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動力,釋放人才紅利。
貴州金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齊財是2018年經濟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之一,主要從事醫療檢測、身外診斷等生物傳感器技術和光學蛋白質芯片的研究工作。
“雙龍特別重視人才服務,各級各部門相關領導會主動上門幫忙解決生活和工作難題。2020年6月30日我提出查閱SCIE數據庫文獻資料和賬號使用情況,不到一個星期就幫我落實了。”齊財說,“兩年多見証了雙龍發展及對人才工作的重視,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才聚集經濟區、聚集貴陽,共同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年來,經濟區累計走訪慰問高層次人才100余人次,發放慰問金7.4萬元﹔積極解決人才住房問題,累計為112名高層次人才提供高級人才公寓,為1600余名產業人才提供1000余套產業人才公寓。
以服務留人,在經濟區,成功創業並安家的高端人才不在少數。
從吉林長春到貴州貴陽,董博是跨越了3010公裡落戶經濟區的“新雙龍人”。這個年輕的東北姑娘是一位海歸博士,在這裡,她成功創辦貴州雙龍數聯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她准備將父母也接過來,在此安家。
時代呼喚人才,人才造就偉業。
矢志發展的經濟區,招賢納士,英才齊聚﹔砥礪奮進的經濟區,風起帆揚,踏上新的征程。
未來,各類人才將繼續在經濟區這片土地上盡情釋放干事創業激情,把智慧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為經濟區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