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交通先行。推進農村公路村村通是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近年來,七星關區通過拓寬“鄉間路”、疏通“梗阻路”等舉措,不斷完善道路交通網,打通農村公路微循環,形成了暢聯內外、通村達戶、營運規范的農村路網體系,帶動產業提質升級,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畢節農商聯動發展有限公司營養餐配送車輛。李金苗攝
走進朱昌鎮工業園區,現代化廠房林立,運輸車輛來往穿梭,產業發展戰鼓雷響。
畢節農商聯動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由貴州現代物流產業集團和畢節盛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主要從事蔬菜配送業務,覆蓋七星關區28萬學生,配送機關單位8家。
“我們每天派出52輛運輸車到七星關區各個合作社收購蔬菜,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我們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極大便利。”據畢節農商聯動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太洪介紹,公司日均收購蔬菜70噸,配送蔬菜80噸,每天收購回來的蔬菜經過加工后,進入倉儲中心,第二天通過運輸車送往各個學校、機關食堂。
“以前一些學校沒有硬化路,我們隻能靠人背的方式為學生們配送營養餐,經常要走幾公裡路,為了不耽誤學生用餐,我們每天凌晨3點就要出發。”劉太洪說,隨著全區路網建設完善,貨物運送變得更加便捷快速,依托交通利好,現在公司不僅致力於營養餐的配送,還通過“進機關、進校園、進超市”等,創建合作基地,建立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助力黔貨出山。
畢鎮高速。郭凱攝
“以前很多農戶即便種好了蔬菜,也會因為運輸問題而賣不到好價錢,現在通過訂單化種植,解決了后顧之憂。”劉太洪說,2019年,公司與七星關區50多家合作社簽訂“訂單農業”種養合同,公司制定產銷計劃,合作社根據計劃組織農戶進行種植,確保了蔬菜銷得出、賣得好。
在不斷完善路網建設的同時,朱昌鎮著力推進交通運輸與鄉村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示范區、產業園區公路的建設,使之成為鄉村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幸福路。
走進小屯社區農業科技示范園,一派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一排排蔬菜苗在大棚內整齊劃一,長勢喜人。園區外,寬闊筆直的道路通村達戶,既方便了群眾的生活和出行,也為園區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高速公路經過七星關區林口鎮白光村。徐渠攝
“以前這一片是荒地,老百姓主要種植包谷、洋芋,風一吹黃土漫天,車輛通行不便,農產品很難賣出去。”據貴州九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園區經理王守明介紹,為助力群眾增收,2020年4月,公司在社區建設大棚,項目用地508.3畝,溫室建筑面積 186750 ㎡,採用的是第八代冬暖式大棚,已投產35個棚,種植有黃瓜、無藤瓜、西紅柿、辣椒等8個精品品種。
“現在鎮裡的路全部被硬化了,道路直通園區,交通非常方便。”王守明說,隨著路網不斷延伸,物流配送網絡更趨完善,園區相繼建立了包裝車間、分揀中心、冷藏庫等配套設施,配備冷鏈運輸車,蔬菜一採摘下來便可直接運往貴陽、上海等城市,確保蔬菜新鮮。未來,園區還將建設面積達4500㎡的冷鏈倉儲配送中心,建設蔬菜直銷店30家,幫助群眾拓寬增收渠道,實現群眾利益最大化。
“條條公路讓優質農產品順利外銷,也讓外來游客方便抵達村庄,架起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快捷通道。”朱昌鎮黨委委員聶挺表示,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的路網,逐步成為區域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的主骨架,為農村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十三五期間,七星關區的交通建設取得大幅發展,航空、高鐵、高速公路建設不斷發展,鎮域交通體系四通八達。路網不斷完善不僅方便了群眾生活和出行,也為七星關區的刺梨、蔬菜等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助推七星關區高質量發展邁入快車道,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