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全國各地醫療隊紛紛馳援湖北,貴州亦聞令而動傾力相助,先后派出9批醫療隊1443人赴鄂,與當地干群合力抗擊疫情。2020年4月15日,最后一支援鄂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援鄂國家醫療隊離開武漢。醫學院校應如何培養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復合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人才,提高應對和防治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在全國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結束一周年之際,記者採訪了貴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梁貴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玉祥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公共衛生人才總量不足、欠發達地區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那麼,在常態化防控及疫情后時代,應該如何培養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復合型公共衛生人才?
梁貴友:培養復合型的公共衛生專業人才,是醫學院校開展公共衛生教育的基本目標。人才培養是個系統工程,一流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需要一流的教師隊伍、學科建設、實踐基地、科研平台、文化環境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因此,就需要改革現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研究生和本科生培養模式,更新教學觀念、內容和方法,加強公共衛生領域學術資源的教學轉化,健全師資隊伍建設體系。其實,在疫情暴發后,貴州醫科大學就一直在積極思考、致力培養符合“健康中國”“健康貴州”戰略需求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領域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記者:如何創新培養模式,創新制訂與時俱進的“貴醫培養方案”?
梁貴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人才的服務理念、服務范圍、服務方式在新時代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我們注重引導或要求公共衛生專業的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樹立“培養復合型公共衛生人才”和“從預防為主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在教學內容上,既重視公共衛生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結合,也與時俱進注重公共衛生知識傳授與實踐技能培養的結合。
關於研究生培養,公共衛生科學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培養方案上各有側重:科學學位研究生以培養具有較高科學研究能力的研究人員為目標,課程設置上注重前沿理論和交叉學科知識,質量評價多關注學術能力,學位論文突出學術性和創新性﹔專業學位研究生則以培養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課程設置上注重應用知識和應用技能,突出實踐環節,質量評價以實踐能力和學術能力並重,但學術能力要求較科學學位相對低一些。同時,結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要求,培養方向和培養方案中強化應急處置和安全防范能力培養。
記者:“重臨床、輕預防”在社會各界都不同程度客觀存在。在醫學教育中,改革、完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顯得格外迫切,您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
梁貴友:相較於臨床教育和實踐,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在教育和人才培養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上確有滯后現狀。改革、完善課程體系,應堅持“三基三嚴”的基礎教學,強調社會、人文、管理、信息與工程等廣博知識,以重實際、善處置的實踐教學為重點,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疫情防控策略與措施的學習與實踐。
此外,為應對多元化健康影響因素,要注重核心知識能力課程和跨領域學位課程並重。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碩士(MPH)學位人才培養,既要重視流行病學、生物統計、環境衛生、衛生政策與管理、社會行為科學五項核心知識能力,也要加強信息傳播與大數據、領導能力、公共健康生物學、系統性思維等跨領域專業素養培養。
記者:因為種種原因,公共衛生人才的“實戰化”培養力度不夠。如何加強實踐與研究基地建設,強化公共衛生人才服務社會的能力?
梁貴友:應進一步重視平台搭建,強化公共衛生專業實踐基地和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省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相關單位建立緊密合作機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與研究平台。在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各個階段,要重視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的能力,充分利用實踐基地進行現場演練。醫學院校要與企業、科研機構等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成立協同創新平台,使技術創新與社會需求有機結合,提升公共衛生領域研究成果的服務轉化與成果轉化效率。
記者:如何加強學科建設,提升學科專業對人才培養的支撐力?
梁貴友:學科建設與人才培育是統籌推進的協同過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離不開學科專業的支撐作用。首先,要把握發展的趨勢,面向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科技前沿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建立動態調整的激勵機制﹔其次,與社會需求相對標,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結構的優化著眼於社會發展的需要,依據現有的辦學基礎與學科資源,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的交叉型、應用型新學科方向﹔最后,扎根於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的傳統與歷史文化,立足於本土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生態環境建設一流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
記者:一流醫學教育,離不開一流師資。如何健全師資隊伍體系,為公共衛生人才培育發展營造良好生態?
梁貴友:一方面,要由存量思維向增量思維轉變,通過經費支持、住房補貼等福利保障政策,引進高層次公共衛生人才,同時,鼓勵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骨干教師以“傳幫帶”形式組建團隊、交流學習,實現“引”和“育”結合。另一方面,要改革現有教師評價體系,改革評價指標體系中科研權重普遍較高的影響,適當增加教學相關指標,鼓勵師資隊伍重視教學,激勵教師充分盡其才、展所能。
應著力建設一支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公共衛生實踐教學師資隊伍。鼓勵骨干師資到疾控中心、綜合醫院等機構挂職鍛煉,積極提高實踐基地業務骨干的教學、科研能力和水平,授予大學的教學職稱並給予相關津貼補助。
記者:如果用數字說話,貴州醫科大學在公共衛生人才教育方面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
梁貴友:目前,我校公共衛生教育已形成完整的博士——碩士——本科培養體系,擁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3個本科專業。另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余個國家級和省級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平台,以及省內外42家實踐實習基地,為實現我校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責奠定了良好基礎。今年在教育部實施的“雙萬計劃”(分別建設一萬個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中取得突破,預防醫學專業遴選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衛生檢驗與檢疫遴選為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另外,在去年底,學校的貴州省一流專業“預防醫學”、一流平台“公共衛生實驗教學中心”和一流課程“毒理學基礎”均以“優秀”成績順利通過省教育廳驗收。
迄今我校已招收和培養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人才5000余名。去年,全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研究生招收同比增加了51名,其中,碩士研究生招生總數從2019年的88名增至141名,增幅60%﹔本科生招生與往年持平,招生350名。
人物檔案
梁貴友:貴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設崗位教授,先后榮獲全國優秀院長、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中國內鏡杰出領袖獎)、貴州省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貴州省科學技術成果轉化一等獎等稱號。曾參與多起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置與指揮,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任貴州省新冠肺炎確診收治醫院——貴州省職工醫院管理工作組組長,並擔任貴州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長、貴州援鄂醫療隊前線指揮部副指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