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依 粵黔情深

——廣州傾情幫扶畢節黔南碩果累累

2021年04月14日08:05  來源:貴州日報
 

廣州,位於南海之濱,改革開放最前沿﹔畢節與黔南,位於雲貴高原,地處莽莽群山深處。

2016年,按照中央安排部署,廣州市攜手畢節市和黔南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齊繪美麗小康畫卷。

山海相依,攜手奮進。廣州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真情實意幫、真金白銀投、真刀真槍干,全力助推畢節、黔南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數據顯示,5年來,廣州市共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2.16億元,先后選派4398名專業技術人才到畢節、黔南挂職工作,引導288家企業在畢節、黔南落戶,實際投資164.63億元……在廣州市的傾力幫扶下,畢節與黔南成功撕掉了絕對貧困標簽。

山與海,譜寫出先富帶后富,同心奔小康的時代樂章。

產業扶持增動力

四月的烏蒙高原,草木蔓發,百花盛開,春意盎然。

正在赫章縣鐵匠鄉中井村花卉基地裡管護花卉的管理員周巧,笑容像花兒一樣燦爛:“我和老公都在基地務工,月工資加起來有7600元。2019年,我們家新添置了一輛代步車﹔2020年,又建起了兩層樓房。”

曾經,周巧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時,因為家裡有老有小,我和老公都沒法外出務工,就靠種幾畝地勉強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很苦。”

2018年,在廣東省第一扶貧工作組和番禺區政府牽線搭橋下,香港90后女孩梁安莉和母親陳潔共同出資成立廣州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梁安莉一頭扎進烏蒙大山,在赫章縣發展花卉產業,累計帶動600余戶、3000多人就業增收。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5年來,廣州堅持把產業幫扶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廣泛動員國企、民企參戰助貧,著力打造長效脫貧的“主引擎”。

廣州積極推動廣州海大、江南、粵旺、耀泓等農業龍頭企業投資建設種養基地、加工廠、冷鏈倉儲物流等,打造全產業鏈條,形成規模化、標准化和產業化發展,完成產品到商品、品質到品牌、產銷到產業轉變。採用“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幫扶模式,企業與當地貧困群眾簽訂種植養殖協議,實施產供銷“一條龍”服務。5年來,廣州在畢節、黔南累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42個。

同時,廣州積極創新消費扶貧模式,通過投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畢節配送中心、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以及組建消費扶貧聯盟等方式,推動農產品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解決市場銷售問題。

圍繞建設黃金旅游休閑目的地,廣州堅持“旅游+”的幫扶思路,加強政策和交通支持,加強旅游資源推介,加強旅游線路和產品設計,謀劃開展“百企千團十萬廣東人游貴州”“千團萬人游黔南”等系列品牌活動,推動到畢節、黔南的廣東游客每年以30%的幅度遞增,5年共計達150余萬人次。

圍繞建設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地,廣州與兩地分別共建“畢節·廣州產業園”“黔南·廣州產業園”,一批制衣、鞋業、建材、電器、日用品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已經建成投入生產,為畢節、黔南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就業扶持穩增收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廣州對口幫扶畢節、黔南以來,不斷創新勞務協作模式,助力兩地群眾穩定就業持續增收。

“做夢也沒有想到,搬進縣城后,很快就在扶貧車間找到了工作,月工資3000多元。”在長順縣廣順鎮金竹花園社區扶貧車間裡上班的搬遷群眾夏和蘋說,之前在老家種苞谷,一年收1000多斤,算下來也就1000多元,現在比過去強多了。

2019年6月,夏和蘋一家從廣順鎮偏僻的石洞村納冗組搬到鎮上的南福新苑社區,孩子在家門口上學,丈夫在周邊工地打工,夏和蘋在附近的金竹花園社區扶貧車間上班,生活越過越紅火。

為了讓走不出去的貧困群眾,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業增收,廣州市支持企業按照“扶貧車間”的方式,在畢節、黔南援建“扶貧車間”和“扶貧農場”229個,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通過送訂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有效實現了兒童不留守、老人不空巢。

對於能夠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勞動力,廣州市積極搭建勞務協作平台,幫扶雙方人社部門加強勞務協作,通過信息共享、組織企業現場招聘、送崗上門、遠程見工等形式,實現供需精准對接。

2020年疫情期間,廣州採取“專機專列專車專送”方式溫暖護送畢節、黔南到穗務工人員返崗復工,有效緩解疫情影響。及時調整政策加大補貼力度,組織重點用工企業、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專場網絡招聘會,提高供需對接效果。

據悉,廣州先后培訓畢節、黔南貧困人口16.38萬人次,其中轉移到廣東省就業2.44萬余人,就近就業14.07萬余人。

聚焦民生謀福祉

“左髖部疼痛,走路要人扶。”在張紹國老人的記憶裡,家人東拼西湊送他到重慶、貴陽等地醫院治療均無明顯效果。5年多的奔波求醫,讓一家人心力交瘁。

聽說赫章縣中醫院來了廣州的骨科專家后,張紹國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往求醫。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的骨科專家陳潮鋒為其成功開展左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如今張紹國已能自由行走。

2017年9月,搭乘東西部扶貧協作東風,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對口幫扶赫章縣中醫院,兩所相隔1200公裡的醫院正式“聯姻”。2018年9月18日,陳潮峰踏上了援黔醫療幫扶的征程,來到赫章縣中醫院,幫助赫章縣中醫院開展骨傷科建設。

2020年6月22日,總投資1555萬元的赫章縣中醫院番禺樓建成投入運行,赫章縣中醫院終於有了標准的骨傷科。同時,陳潮鋒和番禺區17名幫扶醫生一起,通過師徒結對,採取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赫章本地醫生開展培訓,全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聚焦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幫扶,讓山區群眾共享優質醫療服務,助力山區孩子放飛夢想。

廣州在畢節、黔南17個貧困縣各選擇一所學校、醫院,為每所學校、每家醫院分別選派優秀教師、醫療專家團隊,通過幫帶隊伍、幫建學科、幫抓規范等,著力打造示范點,帶動和促進當地醫療和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同時,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異地一課兩講、遠程會診、遠程查房等活動,實現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共享。

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廣州創新開展“組團幫扶”模式,大力實施“百間學校結對”“百所醫院幫扶”活動,實打實幫難解困。廣州707所學校、223個醫療機構與畢節、黔南的學校、醫療機構結成對子,深入開展幫扶。

如今,“組團式”幫扶結出累累碩果:幫助畢節婦幼保健院建起兩癌防治中心,幫助七星關區婦幼保健院開展9項新技術、新項目﹔幫助平塘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成為黔南全國第一批次通過認証的胸痛中心……

此外,廣州堅持智志雙扶,加大人才支援力度,先后選派4398名專業技術人才到畢節、黔南挂職工作,組織畢節、黔南628名黨政干部、2207名專業技術人才到廣州挂職鍛煉,幫助兩地培訓黨政干部1.35萬人次、專業技術人才14.08萬人次。

山海情深,同步小康。廣州的傾力幫扶,助力大山深處千年沉寂的土地煥發新活力。成功摘掉貧困帽子的畢節和黔南,將乘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闊步鄉村振興新征程。(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朝政)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