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原生態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成增收“富礦”

2021年04月12日14:52  來源:貴州日報
 

伴隨著鄉村振興的號角,越來越多的資源、資金、人力向貴州鄉村涌入,貴州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被盤活成助農增收的“富礦”,鄉村旅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把鄉村旅游產業建在農民利益鏈上,貴州各地各顯妙招。

2020年,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10552個,比上年同期增加503家﹔接待人次近11159.26萬人次,同比增長14.3%﹔實現營業收入120.4億元,同比增長10.3%﹔實現利潤31.4億元。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從業人數達到25.5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達到23萬人,從業人員年均工資額2.51萬元,帶動農戶22.5萬戶。

鄉村旅游+社會化服務體系

建好利益鏈惠鄉親

“讓老百姓吃上旅游飯,讓鄉村旅游惠及群眾。”赫章縣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正友說,2019年,赫章縣支持海雀村發揮良好的生態環境等優勢,成立旅游公司,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管理形式,帶動海雀村發展旅游。

去年,海雀村村民王永剛自掏腰包2萬多元,旅游公司幫助他家粉刷牆壁、修繕衛生間、配置飲水機等,發展成擁有10個床位的民宿,他還做些民族手工藝品賣給游客。

“農村的房子,向來都是自己住,經過更新換代,升了不少值。”王永剛說,10張床位的民宿讓他家每月收入至少有4000元。

享受著旅游紅利的還有彝族村民羅招文家。他家和旅游公司簽訂協議,將2014年新修的樓房用作民宿,8個床位,每月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文正友介紹,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2020年,海雀村人均收入超過1.8萬元,全村260余戶村民,有了100余輛小轎車。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在鄉村旅游產業的藍圖裡,必然少不了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加持。

每年5至10月,金沙縣西洛街道的荷花引來無數游人觀賞。為了盤活資源,近年來,西洛街道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按照“黨建+”模式,將黨組織建在合作社、企業和產業鏈上,變農村閑置地為商用地,持續做優做強壩區果蔬產業和高山茶產業,做強農業觀光體驗。

此外,西洛街道群立、開化、申家街三個社區集體合作社聯合打造了“千畝荷花園、千畝葡萄園”,形成了集休閑觀光、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為一體的“錦繡西洛·夢幻田園”綜合體,帶動10余家經營主體入駐,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園區務工人均年增收上萬元,社區集體合作社經營性收入增長10%以上。

鄉村旅游+文化產業

讓“農文旅”形成合力

4月1日,記者在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看到,獨具特色的鄉愁文化吸引著各地游客前來觀光。

“回到花茂村之后,有種葉落歸根的感覺。”五年的返鄉創業歷程,讓遵義市播州區花茂人家商貿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勝迪對故鄉有了新的感受。

為了帶動大家一起致富,張勝迪創辦的“花茂人家”吸納了村裡的老手藝人、農民書畫家、大學生和村民在這裡工作。以古法造紙技藝為基礎,張勝迪的團隊利用花茂村的山川、河流、村庄、大地、民居等元素,創作出獨具特色的紙漿壓花畫,在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打造鄉愁文化。

文化產業讓花茂村擁有別具一格的“旅游符號”,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目前,花茂村建設了陶藝文化創意一條街、古法造紙特色商品館等文化傳承基地,培育鄉村旅館、紅色文化主題特色農家樂13家、電商6戶、特色產品店28家、陶藝作坊3家、文化企業4家,打造文化創意產品30余種,鄉村旅游經營戶達100余戶。

貴州擁有多姿多彩的山地文明,這讓鄉村旅游始終沒有和文化分開過。

在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刺繡扶貧工廠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還讓苗繡成為炙手可熱的旅游商品﹔在丹寨縣龍泉鎮羊甲村,銀匠王國春結合苗銀工藝創造了編絲景泰藍孔雀,並獲得國家專利,年銷售6萬余件,帶動當地上百人參與﹔冊亨布依戲為游客獻上視聽盛宴並帶動千人就業……

如今的貴州,文化產業正在鄉村旅游中助力農民獲得更多利益。

鄉村旅游+特色產業

實現產業與經濟“雙豐收”

隨著刺梨花期的到來,龍裡縣谷腳鎮茶香村的游客絡繹不絕。深山裡的茶香村,依托刺梨產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成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2019年,我們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就超過了1.6萬元。”村支書蘭江說,這得益於堅持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發展之路,讓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成為增收主力。

4月4日,在錦屏縣銅鼓鎮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前來觀光、購買石斛鮮條的游客紛紛與石斛合影留念。立足於豐富的林業資源和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自2019年起,錦屏通過引進企業的方式大力發展近野生鐵皮石斛種植。目前,已經建成3個鐵皮石斛種植基地,種植近野生鐵皮石斛面積達1萬余畝,特色產業+鄉村旅游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

4月7日,站在海拔1300多米的貴州黃紅纓茶業有限公司的茶園基地,舉目四望,滿山茶樹,休閑娛樂設施齊全的茶園裡,游人連同周圍的木屋和群山,都“浸泡”在醉人的茶香之中。

“我們致力於一、二、三產業的系統布局與深度融合,以茶為媒,創建美麗鄉村主題田園綜合體,開發特色小鎮文旅。”貴州黃紅櫻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紅櫻說,黃金芽種植示范基地面積1800余畝,另有6000畝白茶、4800畝綠茶及少量其他試驗品種,帶動當地群眾穩定就業,持續增收,更在不斷助推瓮安歐標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目前,貴州各地正調整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用優勢產業、優勢單品打造特色產業,培育打造了一批農產品品牌,使農特產品+鄉村旅游為百姓創造更多“紅利”。(記者:鄧鉞潔)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