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貴州立足資源稟賦、氣候條件、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選擇發展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生態漁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之一納入農村產業革命,開啟了現代山地特色高效漁業新征程。
作為全省生態漁業產業發展實施主體,貴州省生態漁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生態漁業公司)緊緊圍繞“好水好魚、優質優價、豐產豐收”的產業發展思路,著力提高產業的標准化、規模化、品牌化水平,實現“一年有突破、兩年上台階”的階段性目標,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圍繞好水好魚提高標准化水平。為提升省內魚苗自給率,生態漁業公司在玉屏自治縣投資建設苗種繁育基地,項目建成后,將實現穩定年產50克鳙魚魚苗1200萬尾,年產規格5厘米的特種魚苗100萬尾,逐步建立育苗育種繁育標准化體系,可緩解省內苗種基地分散、規模較小、自給率低等問題。還先后印發水產品質量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生產標准、加工標准、流通標准和質量安全標准。同時,加大“兩品一標”認証推廣力度,用標准保証產品質量,生態漁業公司旗下三板溪水庫錦屏段生態養殖基地生產的鳙魚已於2020年11月獲得有機產品認証,產量可達726.992噸。
圍繞豐產豐收提高規模化水平。按照既要在發展面積上“護好水”,又要在品種和品質上“把好脈”的原則,生態漁業公司在湖庫發展不餌濾食性、草食性魚類及地方土著魚類,根據湖庫水域承載能力、養殖容量,合理確定魚苗投放品種和密度,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已帶動全省發展湖庫生態養殖面積63.58萬畝(宜漁面積),全省實現水產品產量26.87萬噸,產值61.09億元(一產)。通過在全省湖庫生態漁業重點市縣採取“整市推進”“整縣推進”“一庫一策”模式發展產業,建立以“三變”為核心的“企業+集體經濟+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增收。數據顯示,生態漁業公司已成立13家子公司以及黔中、馬嶺2個增養殖項目部,“六個一”工程落地實施,產業項目覆蓋9個市(州)20個縣(市、區),共帶動5000余人就業、1萬余人增收。
圍繞優質優價提高品牌化水平。為擴大貴州生態魚影響力、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生態漁業公司採用新零售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互動,通過產銷對接實現從庫邊到桌面的無縫銜接,初步形成了以產定銷、訂單生產的產品銷售格局。還建立了“貴水黔魚品”牌標識體系,“貴水黔魚”公共品牌亮相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民族品牌之夜深受好評。截至目前,已開發省內外銷售渠道30余個,品牌形象店及專櫃40余個,建成區域性配送中心3個,流通環節創造就業崗位1000余個。
下一步,生態漁業公司將圍繞新發展理念,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努力將生態漁業產業打造成為貴州綠色生態產業、特色優勢產業、脫貧主導產業、鄉村振興產業的示范樣板。(王立強 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