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實施高校提升行動

貴州大學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

2021年04月07日07:16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航

實施高校提升行動,做強貴州大學!這是2021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件教育大事。

近年來,貴州大學各項事業發展均取得了長足進步,學校綜合實力、辦學水平、科研實力、服務地方能力、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快速提升,為貴州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2020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1項,較上年增長61項,立項數實現歷史性突破,這是貴州大學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標志性成果。

進入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的新發展階段,貴州迫切需要一流大學作支撐,貴州人民急切期待一流大學的優質教育服務。

把論文寫在貴州大地上

“十三五”以來,貴州大學以植物保護世界一流學科為牽引,圍繞貴州脫貧攻堅重點任務和特色優勢產業的重大需求,聚焦全省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創新實施“博士村長計劃”,聚力科技扶貧、教育扶貧和“校農結合”,探索出具有貴大特色“三套組合拳”扶貧模式和“大地論文工程”模式。

“特別是茶產業團隊構建的‘生態為根、農藝為本、應急防控為輔’的綠色防治技術,支撐全省大眾茶、生態茶、干淨茶,覆蓋全省43個重點產茶縣,有力支撐貴州752萬畝茶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貴州減貧事業作出積極貢獻,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李建軍說。

“把科研論文寫在貴州大地上,是貴州大學一以貫之的核心工作之一。”貴州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管理學院教授王紅蕾表示,以2020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為例,93%的立項項目與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王紅蕾說,結合貴州實際,做強貴州大學一個很關鍵的切入點是做強科學研究,要聚焦貴州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過程中的難點和短板,用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全力助推全省工業大突破、城鎮大提升、生態大保護、產業大招商、人才大匯聚。

“高質量完成‘四化’,必須要有強力的科技支撐。”貴州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楊瑞東說,要加快提升貴州大學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發揮貴州大學現有科技優勢,用好人才鏈去對接產業鏈,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把論文寫在貴州大地上,助力全省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2013年,池永貴推掉國內外多家一流高校邀請,通過“一人一議”政策被引進貴州大學,同年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

作為國際有機合成、藥物合成領域頂尖科研人才,談起選擇貴州大學的原因時,池永貴說,“我是土生土長的貴州人,希望為家鄉科研教育盡些力,而且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這個科研團隊對我有很強大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貴州大學‘一人一議’的彈性引才機制給了我足夠的發展空間。”

“一人一議”引才政策是貴州大學吸引人才的創新之舉。該政策根據高層次人才的具體條件和承擔的工作任務確定人才待遇,提供個性化、人性化服務,旨在不拘一格選拔、吸引各類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為更好地匯聚人才,貴州大學圍繞全省發展主基調,大力實施“2114”高層次人才引培計劃和“111”引智計劃,充分發揮“人才興校”和智力支撐作用,進一步助推學校“部省合建”和“雙一流”大學建設進程,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雖然學校進步明顯,但與省委、省政府把貴州大學建成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高水平大學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高端人才不足成為全省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發展的最大瓶頸。”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表示,學校僅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萬人計劃人選等國家級人才22人次,貴大乃至全省在國家杰青和優青項目上至今仍是空白。

貴州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院長林倩說,做強貴州大學的首要任務是加快培養和引進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建成高層次人才支撐引領的一流師資隊伍,不斷提升科學研究水平、提升解決重大問題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

宋寶安說,牢牢把握部省合建和“雙一流”建設機遇,做強貴州大學,圍繞貴州高質量發展需求,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著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創新能力、服務意識、國際視野,用人才鏈對接產業鏈,用知識鏈對接服務鏈,強化解決生產實踐中技術問題和產業化應用的實際效果,引領帶動全省高等教育快速發展。

為做強貴州大學提供根本保障

高層次人才佔全省高層次人才總量的60%以上、對全省人才培養的貢獻度佔全省高校60%以上、對全省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運用的貢獻率佔全省高校的60%以上……這是貴州大學未來五年目標。

貴州大學提出,到2035年,植物保護學科建成世界一流學科,4至5個學科達到國內一流學科水平,形成3至5個服務國家戰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交叉學科群。到2050年,與國家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同步,2至3個學科進入國際先進行列,10個左右學科進入國內一流行列,成為國際知名大學。

對貴州大學而言,實現這些目標並不容易。除了高端人才缺乏外,標志性科研成果不突出、辦學經費不足都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個省沒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學,高等教育的水平就無法體現,我們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會處於競爭劣勢。”貴州大學哲學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崔海洋說,“我們必須要抓住這輪機會,否則將更加落后於人,希望通過全省層面的相關戰略規劃強化‘舉全省之力辦好貴州大學,全力推進貴州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共識,為做強貴州大學提供根本保障。”

“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貴州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陳前林說,貴州要加大投入,為學校引進和培養高水平的領軍型人才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在人才選拔和項目申報的限人限項中,要充分考慮貴州大學的師資規模和水平,給予更多的資源分配。

“我們將倍加努力,不辱使命,全力推進貴州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使貴州大學成為全省高等教育的領頭雁和排頭兵,為貴州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李建軍說。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