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桂鐵路——

承載厚重歷史 見証時代變遷

2021年04月05日08:35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力維

黔桂鐵路,起於貴州龍裡,止於廣西柳州。作為一條縱連貴州、廣西兩省區的干線鐵路,它是西南地區鋪設的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也是西南地區第一條省際鐵路,更是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

匆匆幾十年,黔桂鐵路依然是大西南連接兩廣及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607公裡的鐵路穿行在崇山峻嶺間,穿山過水、爬坡繞彎,為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默默奉獻。

時光回溯。當抗日戰爭重心逐漸向西南轉移時,黔桂鐵路作為物資輸送的大動脈開始建設。多年的烽火硝煙中,黔桂鐵路屢遭破壞,從未真正貫通。

新中國成立后,出於社會發展需要,黔桂鐵路於1955年開始修復重建,鐵道兵、民兵和當地群眾一道,不畏艱險在懸崖峭壁上開山筑路,終於在1959年全線建成通車。

黔桂鐵路是國家三線建設的重大交通工程,當時都勻作為重要節點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967年1月,都勻鐵路分局成立,黔桂鐵路的管理、運用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黔桂鐵路的技術條件原為Ⅲ級干線,1965年后改造成為Ⅱ級干線,全長607.8公裡,縱聯黔、桂兩省區,跨越高原、山地、岔地三大地貌類型,地勢北高南低。后來,因黔桂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實施,比原線路縮短119公裡。

“最早是在那些沒有人煙的小站上,兩個小時才有一趟車,半夜時常有狼嚎的聲音。”1965年,16歲的黃佑銘來到鐵路上,從最基礎的扳道員干起。在他的記憶裡,那時候不光車慢,信息傳遞也慢,信號燈要慢慢地動,不能使勁甩,稍微快一點,燈就滅了。在黃佑銘干調車員的前5年,黔桂線還沒有通上電,煤油燈成為他們和火車司機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

1971年,黔桂鐵路更換了大馬力的內燃機車,麻尾機務段成為全路除北京、鄭州外,第三個全部實現內燃化的機務段,用上了當時國內最先進的東風I型內燃機車。牽引動力的改善,大幅度提高了黔桂鐵路運輸能力,加快了沿線地方發展速度。

1995年,都勻區段有了電力機車,黔桂鐵路又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為了讓電力機車發揮最大的能力,黔桂鐵路進行了擴能改造,線路拉直、加固,換用標准更高的鋼軌。

2004年12月,黔桂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動工,黔桂線上的列車速度、數量、噸位都大大增加了,列車最快能達到時速160公裡。原先,貴陽至柳州要跑14個小時,改造后普速列車7小時左右就能到達。

2009年1月,隨著黔桂鐵路新線的建成開通,歷經半個世紀風雨滄桑的老線完成歷史使命,退出了歷史舞台。新黔桂鐵路由607公裡縮短至489公裡,線路等級由國鐵Ⅱ級鐵路提升為國鐵I級單線電氣化鐵路,貴陽至柳州運行時間壓縮一半,通道運輸能力1500萬噸,提升50%以上。

新黔桂鐵路是在老線的基礎上進行修建,因為坡度大、曲線半徑過大影響運行速度等原因,在新線的修建過程取消了原先老線上的一些小站。新線上的麻尾、獨山、都勻以及15個中間站,車站站房、站場線路等都進行了全面的改造。

黔桂鐵路新線承擔著沿線地區煤、磷礦石、木材等原材料的運輸任務,為我省尤其是黔南地區經濟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沿線及周邊老百姓更是獲得了出行的極大便利。

從蒸汽、內燃機到電力機車的更新換代,黔桂鐵路“舊貌換新顏”的同時,也承載著相當厚重的歷史,還有一代又一代鐵路人留下的足跡。

歐光林和他退休的父親歐廷忠都是黔桂線的鐵路人。他說:“我們非常幸運,處在鐵路發展的快速時期。父輩干了一輩子,奉獻了一輩子,對於我而言,就要接著他們的使命,繼續干下去。”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