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頌·烏江之變】

湄潭:全力推行河長制 水綠岸翠幸福來

趙靜、實習生 周夢真

2021年03月31日10:3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走進湄潭縣桃花江河畔,清水潺潺流過河道,滿河沿的柳枝拖著長長的枝條,同岸邊碧綠的青草一起倒映水中,一幅美麗的田園山水畫映入眼帘。每年三月,兩岸桃花競相盛開,朵朵艷麗動人,引來游人如織,這種“十裡桃花江,人在畫中游”的美好場景正是湄潭多年來開展河長制工作取得成效的真實寫照。

湄潭縣河流眾多,素有“雲貴小江南”之稱,境內河流總長 513.3公裡,都屬於長江流域烏江水系。近年來,在“夯實基礎、干支同管、水岸同治”工作思路指引下,湄潭縣不斷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創新河長制工作執法隊,加強對違法捕撈魚類、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監管和處罰力度,並將河流沿岸村落的新農村、鄉村振興工程建設等協同推進,成效顯著。

依水而生的湄潭人有悠長的護河歷史和豐富的護河治水經驗,更深知以法為器“出重拳”的重要性。2012年,湄潭縣率先成立了全國第一支河道生態管理綜合執法隊,24小時堅守河道,並於2017年更名為河長制工作執法隊,與全縣各鎮建立起上下聯動綜合執法體系,嚴厲打擊亂捕魚、亂施農藥、亂投病死畜禽、垃圾、亂排污水等行為。

六年前,為防止不法分子“鑽空子”逃避處罰,增強制度震懾力,增加犯罪成本與犯錯代價。湄潭縣大膽探索實施生態修復,由檢察院、法院、公安、環保、農牧、河長辦六家部門聯合出台《破壞水資源及生存環境案件處理辦法》,為湄潭治水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據統計,從2012年至2020年,湄潭縣共查處各類涉水生態案件1864起,收繳留存了大量犯罪實物証據。湄潭縣河長制工作執法隊前任大隊長盛朝梁向記者介紹了不法分子使用的一種毒魚藥品——氰戊菊酯,“這種藥品看起來不顯眼,100毫升能污染1億噸水,毒死魚同時水體也失去自淨能力了!”在河長制執法警示教育基地現場,記者看到加入氰戊菊酯后的水缸裡大量泥鰍死亡。“如果水裡的魚都被毒完了,水是清的也不一定是好生態。水綠、岸翠、魚群舞才是好生態!”盛朝梁說。

桃花江景。向憶峰攝

從2012年成立這支河道生態管理綜合執法隊以來,湄潭縣用法律抓河道,“出重拳”打擊犯罪分子,聘請村民做護河員全年無休巡河,護河愛河觀念已深入人心,河流真正實現了“扁擔可砍魚、鐮刀可勾魚、徒手可抓魚”的良好生態。

工作在基層,更能直觀感受到發展河長制,以法為器、從嚴治水給村民生活帶來的變化。魚泉街道偏岩塘村村委會主任熊超超告訴記者,“自從桃花江整治后,生活環境變好,公共設施也完善多了,現在村民下班以后會陪老人在河邊散散步,以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都聚不到一次。”走進現在的偏岩塘村,涓涓山泉穿石滲透,黔北民居錯落有致,民宿、農家樂設施完善,裝修精致。村子裡“戶曉民宿”的老板告訴記者,清明假期的房間早就預定滿了,生意火爆。

偏岩塘村民居。周夢真攝

魚泉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守東同時也是魚泉河(桃花江)河長,他對桃花江和偏岩塘村近年來的改變深有感觸:“以前的桃花江污染嚴重,惡臭難聞,現在河道治理好了,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給村民帶來可觀收入。”偏岩塘村村委會主任熊超超直言:“桃花江讓鄉親們富起來了!”

伴隨著河長制全面推行,桃花江河道實施綜合治理,政府投資300萬修建的生態污水處理濕地實現了農村污水達標排放,全面提升了水質和沿河的水環境、水景觀。現如今,偏岩塘村的農家樂已從最初的幾家增加到五十七家。伴隨著岸上的虫鳴鳥叫,綠樹垂蔭,桃花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會呼吸的河道”,偏岩塘村成為“天然氧吧”,湄潭縣也以水綠、岸翠、魚群舞的獨特魅力吸引著八方游客。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