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一個多星期,我已經坐了三趟了。不僅方便,還節約錢,每人隻要3元。就連來玩的游客,都是坐著這趟車進出。”說起出行的便捷,65歲的村民王文方樂呵呵地說。
王文方家住鐘山區月照街道獨山村。
“我們村過去是鐘山區最偏遠、最貧窮的村之一。出門去趕場,凌晨四五點就出發,走2個多小時的泥巴路,把自家的臘肉、香腸、雞蛋、蔬菜拿出去賣,然后買點油、鹽,打點煤油,再走近3小時回家,到家都已經六七點了。”王文方說。
1999年,由政府出資、群眾出力的水泥廠至獨山村活動室的毛路動工。2000年3月,這條長13公裡的出村通道建成。
“外出務工掙了錢的村民,買了摩托車代步,有時候也載人,拉到城區邊上,每個乘客50元。”獨山村黨支部書記馬興文回憶道。
2007年,鐘山區政府牽頭將這條毛路提級改造,鋪成寬4米的油路。“路好了,打車進出的費用也低了些,減少到了30元,但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太貴了。”馬興文說。
2016年年底,獨山村至雙洞村旅游環線建成通車,沿途的神雕峰、十裡畫廊、大硝洞、游樂場等景點,吸引了許多自駕游游客,村民們也吃上了“旅游飯”,八成村民都開上小轎車、電瓶車,還能開到家門口。2020年,獨山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0800元。
也是在這一年,六盤水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干部蔡汶峰被派駐到獨山村。
蔡汶峰在走訪中,聽到村民提的最多的就是恢復公交站點。在旅游環線開通之后,從六盤水市區駛入的K35路、K36路公交線路在獨山村設了站點,但在2018年7月,因為地質災害影響,取消了站點。
“對於自家有車、會開車的村民來說,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對於不會開車、家裡沒車的村民來說,最希望的就是公交車能再次在家門口停一停。”蔡汶峰說。
經過認真調研后,今年1月26日,在六盤水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相關領導安排下,蔡汶峰向六盤水市交通運輸局遞交了一份名為《鐘山區月照街道獨山村關於恢復通村公交車營運路線站點》的申請。
3月4日,六盤水市交通運輸局相關領導帶隊到獨山村查看,跟村支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員一起選擇適合的站點位置。
3月15日,近3年的等待后,公交車又停在了獨山村。
“六盤水市公交公司將L2路公交線路優化延伸至獨山村,途中新增獨山游樂園、獨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十裡畫廊、神雕峰4個公交車站。4個站點中有3個在我們村,村民可以就近乘車。”王文方說。“這趟公交車不僅開進了村裡,更開進了我們的心坎裡,便捷出行讓我們幸福感成倍增加。”(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