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日報消息:3月26日,黔東南日報發布《天柱縣:“三大行動”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內容如下:
天柱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在建強基層組織、實施聚才行動、打造過硬隊伍等方面上下功夫,充分激發黨員、干部、人才工作動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夯實振興堡壘。該縣大力推進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黨支部制度,32名縣處級、348名鄉科級領導干部定點聯系黨支部,先后投入2800余萬元對村級活動室進行改造提升,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達標率超過80%。常態化對“兩委一隊三個人”進行分析研判,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按照“雙好雙強”標准,選任74名致富能手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7名機關單位優秀干部擔任村書記,不斷提升“頭雁效應”﹔將930名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等納入村級后備力量管理,不斷建強基層組織。
激活人才引擎。依托東西部協作,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在油茶、教育和技能領域陸續建成35個工作室和人才基地。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與貴州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打造“天柱茶油”公共品牌,實現油茶籽產量1.02萬噸,綜合總產值近3億元,帶動2.76萬農戶獲利,戶均增收4100元。以主導產業為重點,採取“科技特派員+農業輔導員+貧困村+產業”的模式,選派145名科技服務人員,通過“訂單服務”“集中會診”等方式幫助群眾解決產業發展等技術難題2923個。大力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圍繞現代畜牧養殖、科學特色種植、農機化新技術等,培訓農村實用人才6800余人次,支持20余名鄉土人才創辦農家樂和農民專業合作社10余家。
育強振興骨干。該縣建立健全鄉鎮領導班子分析研判機制,從縣直各部門調整11名年輕干部到鄉鎮任職,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實現合理搭配。從嚴加強駐村干部管理,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對1.4萬余戶群眾進行“大回訪”,排查和解決問題300余個,鞏固脫貧成效。加強干部培養,選派98人到余杭區、華僑城挂職鍛煉,學習發達地區先進經驗﹔堅持一線“蹲苗”歷練,將17名選調生安排到條件艱苦、工作任務較重的村任村黨支部書記或村主任助理,選派2800余名干部到農村實踐鍛煉,提升干部綜合能力。(黔東南日報 歐陽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