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四個重點”激發鄉村治理內生動力

2021年03月25日16:1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近年來,余慶縣對標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新要求,轉職能、建體系、搭平台,全面加強基層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多元社區共治,突出“四個重點”,高標准打造鄉村治理服務體系,助力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鄉村治理模式。

理順鎮村職能關系,厘清事務權責清單

統籌整合黨建、民政、農業農村、衛生健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各類服務資源,堅持執法重心下移,改革傳統層級管理模式,擴大服務管理權限。制定出台了《村級事務清單(試行)》《關於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的實施方案》,建立健全服務網絡、制定服務清單、規范服務流程、完善服務手段,理順村級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權責關系。目前,鄉鎮承接行政審批權責事項共計85項,其中行政許可2項,行政處罰4項,行政強制4項,行政給付6項,行政檢查7項,行政確認8項,行政獎勵2項,行政裁決2項,其他類50項,完善了85項權責清單及流程圖。緊扣基層組織“三大”功能,全面推進村級組織去“行政化”,厘清了村級自治事務14項、法定事務10項、協助事務31項。

豐富自治形式,規范村級民主管理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推進“雙選”維民權,“雙議”集民智,“雙評”順民意,“雙亮”聚民心的“四雙四民”自治模式。保障村級黨組織行使審議權、村(居)民會議或村(居)民代表會議行使表決權、村(居)民委員會行使執行權、監委會行使監督權、村(居)民和村(居)民小組行使提案權、培育社會組織行使協同參與權。進一步拓寬民主協商形式,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等載體,廣泛開展村民說事、民情懇談、決策聽証、民主評議等。規范了村級財務村務公開,做到內容、程序、時間、形式、監督“五規范”。健全了村民組議事機制,明確議事決策范圍,讓各類自治組織有事可議、有事可做、有事可管,最大限度統一群眾思想、形成共識,形成群眾決議。

強化村規民約修訂,淨化群眾民風民俗

全縣71個村(社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掃黑除惡、禁止濫辦酒席、遏制低俗婚鬧、抵制天價彩禮、杜絕早婚早育、三日吉葬、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等內容修訂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實現了“群眾事群眾議、群眾評、群眾定”,改變過去政府大包大攬,管得過多、過細和錯位、越位的問題,確保社區治理過程群眾參與、成效群眾評判、成果群眾共享。如敖溪鎮勝利社區建設了精神文明事務中心,群眾辦婚禮都集中在一個地方,並商議出台了禮金標准的指導性文明公約,減少了相互攀比,融洽了鄰裡關系。全縣各村居均通過將三日吉葬納入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並採取自治方式加強監督,有效鞏固了喪事簡辦、喪事一律不超過三天的成果。大烏江鎮紅渡村在村級和14個小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嚴格規定酒席辦理范圍,嚴控酒席辦理數量,所有能辦理的酒席一律推行自助餐“四菜一湯”,餐具由村民委員會無償提供,全村呈現出“厲行節約、家庭和睦、鄰裡和諧、社會和美”的良好氛圍。自2018年以來,4個科技示范社區順利通過市級驗收,5個省級“村規民約示范村”順利通過驗收並命名,2020年申報創建省級“村規民約示范村”30個村(社區)。

強化協商共治,鼓勵多方參與

切實推進社會組織為群眾提升公眾共治共建意識,積極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現依法登記社會組織37家,備案登記109家。建立健全了社會組織內部規范制度和社會監督機制,充分發揮了社會組織在維護市場經濟協調發展、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積極推進社會工作者的多元共治效應。(夏成勁)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