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恢復,改變青年學子命運

2021年03月22日08:15  來源:貴州日報
 

高考,濃縮著幾代人的青春與記憶,也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追求,是一扇攸關個人、國家、民族前途未來的命運之門。

1977年9月,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消息一出激起千層浪。當時的570萬名出身不同、年齡懸殊、身份迥異的學生,從工廠車間、田間地頭、軍營哨所涌向考場。

1980年,17歲的楊建強在赤水一中高二一班的教室裡聽著老師關於高考的通知就興奮不已。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家人,迫不及待地跑到照相館拍照,第二天上學就把照片交給了老師,完成了高考報名。

當年7月7日上午8點,楊建強走進考場。“我們那時候高考,不像現在感覺這麼有儀式感,好像就是換了個教室做作業。父親也沒有送我去考試,我考完回家后還和往常一樣給弟弟妹妹做飯吃。”

當時的楊建強,覺得高考只是人生中要經歷的一件事,心態十分平和,但受到念過大學的姨媽的影響,他對接受高等教育充滿向往。

一個月后,楊建強收到了南昌航空工業學院(現南昌航空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那個年代考上大學真的是很自豪的事,我們班是特優班,一個班裡五十多個同學,最后考上大學的隻有二三十個,其他班考上的就更少了。”

當時的條件,沒有“當日達”的飛機、高鐵,要從貴州赤水去江西南昌上大學,楊建強一個人扛著打包的被子和行李,從赤水坐船到重慶朱楊溪,再坐火車到重慶轉到江西向潭,最終到達南昌,這一路要折騰個三四天。

到了學校,看到親切的老師和同學、寬敞的教室,學習到專業的知識……他感覺一切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為了心中的夢想而拼命學習著。“我們讀大學時除了周末,平時都不能出去玩,每天還有晚自習,娛樂方式就是在學校打球。大家內心對知識的渴求可能是現在的學生無法想象的,高考給了我們這麼好的學習機會大家都十分珍惜。”

1984年7月,楊建強從南昌航空工業學院畢業后,回到了貴州參加建設,先后在貴陽楓陽液壓有限責任公司熱表分廠、貴陽楓陽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從事航空材料防護方面的工作。

回顧過去這40年的經歷,楊建強表示,這一切都要感謝高考,是高考幫他打開了走向新世界的大門。“如果沒有高考,或許我這一輩子就在老家種種地、跑跑船,更或者像我這樣的小身板,工作都找不到。一張考卷給了那個年代想要改變命運的青年學子一個公平的機會,在今日,高考仍然是大部分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仍然是莘莘學子創造美好未來的一個平等競爭的舞台。”楊建強說。(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詩雨)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