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強黨組織、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完善鄉村治理——

畢節多方發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2021年03月16日08:25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汪瑞梁 夏民

今年,畢節市以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留下一批活力強勁的合作社、留下一份殷實厚重的村集體資產、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鄉村治理體系為基礎,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陽春三月,威寧自治縣羊街鎮雙河村,3000畝軟籽石榴新枝勃發,村民正忙著為果樹除草、剪枝。

特色經果林不但讓雙河村披上了綠裝,更讓村民大踏步邁向小康,而經果林產業能落戶雙河村,得益於一群有思路、有干勁的村干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012年,退伍軍人劉偉被選為雙河村黨支部書記。為了讓雙河村能盡快走上致富路,劉偉團結帶領干部群眾成立了雙河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和威寧廉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並擔任理事長。村支兩委其他成員與合作社的理事會、監事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2018年,雙河村規劃種植軟籽石榴,打造了20畝核心示范區。兩年多后,雙河村軟籽石榴種植面積已達3000畝,林下套種蔬菜1200畝,涉及農戶445戶。2020年,雙河村軟籽石榴挂果面積達500畝,村人均收入1.5萬元以上,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石。

近年來,畢節市持續建強配優村級黨組織,以“大黨建”為統領,以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核心,選優配強村級班子,優化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推進蔬菜、食用菌、辣椒、中藥材、茶葉、刺梨、皂角、核桃等12個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

留下一批活力強勁的合作社

如果說雙河村的產業發展歸功於村支兩委這個“火車頭”的帶動效應,那麼七星關區碧海街道西沖社區刺梨產業的蓬勃發展則是與合作社的優勢整合分不開。

今年1月22日,西沖社區舉辦刺梨產業分紅儀式,418戶群眾領取了產業現金分紅共計120余萬元,拿到分紅村民都樂開了花。但在7年前,西沖社區的村民沒有見過分紅,也不知道該發展什麼產業才能致富。

西沖社區地處烏蒙山深處,山多地少、基礎弱、缺產業,產業如何“突圍”,是西沖社區擺脫貧困,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

2013年,在村支兩委的引導下,西沖社區群眾退耕還林種植刺梨1700余畝,成為七星關區第一個規模化種植刺梨的村(社區)。

“剛挂果的頭幾年刺梨不愁銷路,但隨著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小打小鬧的零售就有些吃力。”西沖社區村民馬金友說。

2017年,西沖社區成立了西沖山田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為村民解決了銷路問題,提供專業種植技術支持,還為刺梨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有了合作社,每年刺梨成熟后就有公司上門收購,在技術方面也給我們提供幫助,比如之前,我總是修完了枝就扔,但是現在技術人員指導我修剪下來的枝條做苗木賣,讓我又多了筆收入。”馬金友說,2020年刺梨給他帶來的收入就有3.6萬元。

在合作社的帶領下,西沖社區群眾靠刺梨產業穩步增收,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來,畢節市以黨建為引領,圍繞蔬菜、馬鈴薯等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積極引導建立各類農合作社,持續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引領作用,已培育合作社17000余個。通過訂單收購、利潤分紅、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導經營主體和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讓農民充分享受到農村產業發展的紅利。截至2020年年底,畢節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有資產總額突破130億元。

留下一份殷實厚重的村集體資產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近年來,畢節在全市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累計清理出集體土地3176.5萬畝、固定資產約70億元。通過折價入股、抵押貸款等方式,盤活現有閑置或低效利用的荒山林地、山塘水庫、閑置房舍等,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其次,村集體通過土地改造升級、開墾荒地、清淤填地等增加土地面積作為村集體資產。2019年以來,畢節市還出台資金、用地和項目等系列扶持政策,規定上級投入到本村的涉農資金、扶貧資金等,優先投入到村民入社率較高的村集體合作社。

畢節市引導村集體將村裡的耕地、林地、勞動力、旅游文化和集體經營性資產資源等整合起來,代表村民將資源資產折股量化為村集體股份。通過“盤活存量、擴大增量、用好變量”,推動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為鄉村發展夯實物質基礎。

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鄉村治理體系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治理體系的完善。近年來,畢節市各區(縣)結合實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讓文明鄉風“立”起來,往“深”裡走,往“實”裡做,往群眾“心”裡去。

黔西縣大關鎮丘林村濫辦酒席的“歪風”曾一度盛行,村民深受其苦。2018年村規民約制定后,對村級社會治安、土地建設、環境衛生、婚姻家庭等事項管理進行明確,濫辦酒席的陋習也得到有效治理。

織金縣官寨鄉積極開展“星級戶”評選工作。通過村民廣泛參與、互幫互學,在各村形成人人爭當文明村民、戶戶爭做文明先進的良好風氣。

大方縣圍繞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按照“一個村民組一名督導員”標准,選聘“鄉村治理督導員”,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環境衛生整治、文明新風培育等方面發揮示范帶頭、宣傳發動和監督指導作用。

隨著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改革試驗的深入實施,畢節市又在全市逐步推行“積分+治理”的鄉村治理新模式,破解了村民主體缺位、民主管理水平不高、村級組織號召力趨弱、基層治理薄弱等問題。2020年3月,百裡杜鵑管委會黃泥鄉龍塘村、納雍縣化作鄉槍杆岩村、織金縣熊家場鎮白馬村、納雍縣厙東關鄉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