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煤而興,工業立市,資源紅利曾造就一座城的輝煌。
時局易變,困頓於煤,在結構性產能過剩、產業結構失衡的泥淖中,六盤水積能蓄勢,演繹精彩一躍——搶抓創建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機遇,新興產業插柳成蔭。
從“一煤獨大”到“多業並舉”,數年積澱,成就產業新秀芳華綻放:2020年,六盤水七大產業板塊全鏈條發展,物流產業完成增加值89億元、其他六個板塊實現總產值154.7億元。
回望來路,六盤水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主方向,以集群的姿態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攀登,“新藍海”航程開啟。
高端化:點“石”成“金”拓新路
開門見山,石峰林立。地處烏蒙腹地的六盤水,遍布的山石曾是農業發展的桎梏,化“劣”為“優”,六盤水眼界一變,豁然開朗——遴選優質玄武岩,深耕新材料工業。
一塊塊玄武岩打成粉末狀,倒進熔爐,一縷縷“金絲”緩緩地滑下……工人們在流水線上熟練地抽絲、絡紗。比鄰車間的展廳內,方格布、拉杆箱、滑板車等玄武岩纖維制品一一陳列。
點“石”成“金”,讓記者初探貴州石鑫玄武岩科技有限公司即為之眼前一亮,更成就一項產業“頂天立地”,水城經濟開發區玄武岩纖維產業園年生產能力達1.5萬噸,系全國規模最大。
“玄武岩材料具備高性能、環保等特點,在核電、航天航空、汽車、石油化工、海洋工程、工程建筑、環保、消防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公司副總經理孔德昆介紹。
玄武岩纖維,隻有頭發絲三分之一的直徑,強度卻是同等直徑鋼纖維的兩倍,耐腐蝕性超過合金,能耐受1000攝氏度的高溫,是新材料行業的“生力軍”。且六盤水坐擁豐富且易開採的玄武岩資源,探明儲量約300億噸,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2016年項目落地,而后“牽手”中國科學院建設玄武岩纖維新型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引進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岩實業有限公司37項技術專利,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
向規模要動力,以創新賦活力。玄武岩產業的每一次邁步,朝准的是制造業價值的回歸與躍升,此般奮力攀“高”的探索,並不局限於一業一域,已在錳、鋰等行業領域遍地開花。
綠色化:從“灰”到“綠”開新局
污水零排放!於紡織業而言,成如容易卻艱辛。
在扎根六盤水高新區的貴州亞生綠色印染科技有限公司,一根根網紗線經過紡織、清洗、烘干、染色、定型,就能“變身”為一塊色彩鮮艷的布料,全過程實現污水零排放。
“布料在清洗過程中產生的油污等物質,通過過濾系統變成固體廢棄物,再通過高溫等離子焰焚燒化解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又經過低溫等離子進行淨化處理,實現達標排放,而整個過程中,水一直在循環利用。”貴州亞生綠色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洪奇介紹。
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讓這家勇闖新路的公司闖出了一片新天地,“2021年1月銷售收入235萬元,淨利潤為68萬元!”李洪奇手捧這份“開門紅”成績單倍感振奮。
2019年將公司從廣東搬來六盤水,李洪奇也曾猶豫,但在一系列好政策助力下公司發展穩中有進,堅定了他的選擇:綠色發展,贏在未來。
讓“綠色+”成為工業發展“主色調”,於六盤水而言,這不是“見子打子”式的發展“換道”,其間彰顯一座城的決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絕不要帶污染的GDP。
撕下“傻大黑粗”標簽,工業逐“綠”而行,所收獲的藍天、青山、碧水,是六盤水給市民帶來的綠色“紅利”,這是六盤水從源頭著手的生動案例,視野打開,終端發力亦可圈可點。
在盤州,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垃圾填埋場超負荷運行,迫切需要為生活垃圾尋求“新出路”。2018年10月,盤州市與深能環保簽訂合作協議,建設日處理8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啟能源高效利用新路徑。
集約化:聚“指”成“拳”燃引擎
早春三月,水城經濟開發區鋁及鋁加工產業園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巨型儲罐裡的鋁液緩緩注入高爐,冷卻后先被加工成閃爍著銀色光澤的鋁合金棒、鋁線杆、鋁板材等初級鋁產品,再經下游企業進一步精深加工為汽車配件、電子元件、鋁合金門窗等高附加值的終極產品……
早前曾因產品單一一度面臨停產、破產窘境的水城經濟開發區鋁及鋁加工產業園,如今延鏈招商,引進多家下游企業,不僅讓原有企業得以快速恢復生產,還讓產業園區迎來了蝶變新生。
從“一”到“多”,這是“鋁”的新生路,在這方圓一平方公裡的范圍內,從最初的原料到初級型材加工再到高端鋁產品終端,依托林立的28家鋁企業,皆可實現。
告別單兵突進的做法,以集群的姿態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攀登,成就喜人。“目前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兩個月后,公司各條生產線正採取24小時兩班倒,人停機不停的措施趕制訂單,確保實現‘開門紅’。”水城經開區瑩月帆鋁業總經理何顯平說。
瑩月帆鋁業是經開區2018年引進的企業,在園區鋁產業鏈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訂單涵蓋了鋁及鋁加工產業園的其他精深加工企業。公司今年也有新規劃,以確保為下游鋁加工提供更多的原材料選擇。
何顯平透露,公司今年計劃將二期兩條鑄軋線全部上線,預計六月份投產后,將實現全年產量3.5萬噸,實現產值6到6.5億元,比去年同比增加20%到25%。
何顯平道出的籌謀,從產業集群來看,已形成省內鏈條最完整的鋁及鋁加工產業集群。著眼未來,水城經開區將從體制機制創新、科研技術攻關、終端市場開拓入手,大力發展鋁合金精深加工,加快提升高純鋁及鋁產品附加值,打造以水城為主要核心區的百億級產業集群。(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諶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