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設計之美 助力多彩貴州闖新路

2021年03月05日08:39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文仙

人物名片:

朱樂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著名當代陶藝家。

朱樂耕關注的不只是陶瓷藝術領域的設計和創造,而是藝術設計背后人們的生活方式、空間合理布局、歷史文化內涵等。

朱樂耕與貴州的直接交集不多,但在他眾多藝術作品中,早期創作的《苗家風情》《苗寨》兩件作品與貴州淵源頗深。

隨著多彩貴州各種優勢的不斷凸顯,如今,朱樂耕對貴州的關注除了民族民間文化、平塘牙舟陶,更多的把關注點投到貴州良好的生態優勢、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面。

創新是設計師、藝術家的生命和使命,談及對貴州的建議,朱樂耕離不開“創新”二字,朱樂耕建議——

第一,在鄉村振興上要結合鄉村振興主體,堅持“一村一品”,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鄉村建設也是藝術創作,藝術來源於生活,也要高於過去的生活。”鄉村建設不能照葫蘆畫瓢,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會有許多藝術家、建筑設計師、環境規劃師進入鄉村,助力鄉村空間改造和人文景觀建設,他希望設計師、藝術家們從哲學和價值觀的深層次去理解傳統與鄉土知識,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元素運用上。

第二,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上,尤其在城市建設中,要有設計概念,以文化為魂打造城市名片,提高城市化進程中的藝術影響力。當下,有很多城市都在著力打造屬於自己的“城市名片”,貴州也不例外。“城市的發展應該多增加文化和設計的概念,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朱樂耕說,多彩貴州的形象深入人心,知名度和美譽度都很高,但隨著高質量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可以通過設計上加入更多的文化藝術和科技的元素,最終實現城市化帶來藝術化的生活方式,讓城市人生活品質得以改善與提高,這也就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第三,在綠色發展上,要加強宣傳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以及資源節約的理念,將中華民族哲學觀中的綠色理念落實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貴州,隨著新型工業化進一步推進,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發展西部領先的生態包裝設計產業,號召企業和設計師在工業產品包裝設計上多採用自然的、可再生的原材料,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環保,更有美感和更有詩意。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