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疾控3月防病提示:開學季 做好呼吸道傳染病預防

2021年03月03日10:31  來源:多彩貴州網
 

多彩貴州網訊 (記者 李曜 )3月是外出返工和踏春出游的時節。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由於人員外出聚集開始頻繁,要注意傳染病特別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學校開學期間,返校師生要配合學校疫情防控政策做好相關工作。

春天也屬於心腦血管病和精神疾病的高發季節,相關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需要引起重視,做好預防。同時,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防治宣傳日,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攜手做好結核病防治工作。

肺結核

肺結核是由結核杆菌引起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病人以呼吸道不適為主,多有咳嗽咳痰及痰中帶血,乏力盜汗、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午后低熱等症狀也較為常見。痰菌陽性者為其主要的傳染源,主要通過病人大聲說話、咳嗽、咳痰、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傳播。

防控建議:

嚴把學生體檢關,認真執行《中國學校結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將結核病檢查項目作為學生和教職員工常規體檢的必查項目,尤其是要加強寄宿制學校學生的篩查工作。

艾滋病毒感染者、糖尿病病人、塵肺病人、65歲以上老年人等都是結核病的高危人群,應定期(每年)進行結核病檢查。

學校應充分利用晨檢、因病缺勤和病因追蹤等工作,加強學校結核病主動監測,及時發現病例,防止蔓延擴散﹔學生出現肺結核可疑症狀或被診斷為肺結核后,要主動向學校報告,不能隱瞞病情、更不能帶病上課。確診病例需按規定休學隔離。

與肺結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學習過的密切接觸者都有可能感染結核菌,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認真做好密切接觸者的篩查、醫學觀察和隨訪工作。

居室內應經常開窗通風,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

如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血絲等症狀,應及時到結核病定點醫院接受檢查,一旦診斷為肺結核,應離開集體環境,立即接受規范和徹底的治療。

合理飲食,營養均衡,勞逸結合,保証足夠的睡眠和適當的戶外活動,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患者或隱性感染者咳嗽、打噴嚏、說話等方式經呼吸道飛沫傳播給他人。被患者或隱性感染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亦可傳播。以腮腺腫痛為主要特征,容易在學校和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引發聚集性疫情。

防控建議:

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可通過接種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進行預防。

入托入學時,應查驗接種記錄,補足兩劑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

學校和托幼機構應執行晨檢和因病缺曠登記制度,發現有腮腺腫脹等症狀的學生要及時隔離治療。

患者衣物和被褥應在陽光下晾晒,患者曾住房間宜通風,並用紫外線照射或消毒劑進行消殺。

盡量減少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進入室內公共場所或公共交通工具,應正確佩戴口罩。

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是一類主要由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引起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在超重、肥胖、飲食結構不平衡等原因的影響下,心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嚴重。已經患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的人群,容易突發心肌梗塞、心臟驟停而造成猝死,需要引起特別重視。

防控建議:

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主要包括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發病前的預防),即無病防病發生﹔二級預防是為了降低再次發生的危險及減輕致殘率。

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煙、缺乏體力活動、不健康飲食習慣等是心腦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對於沒有心腦血管疾病但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肥胖的人群,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煙、戒酒、清淡飲食、適當運動等,並規范服藥來進行血壓、血糖、血脂、體重的有效控制,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對於曾經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初春時節,氣候多變,時冷時熱,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造成供血不足,嚴重時可能導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此外,通過對上述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並結合藥物治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復發。

精神疾病

精神障礙是指一類以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異常為特點的常見復雜性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雙相障礙,情感障礙,焦慮障礙,痴呆,強迫症,孤獨症,酒精、毒品或其他物質依賴,進食障礙等。

春季是精神類疾病高發季節,因此這段時間有精神病史者的家屬要引起重視,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下列變化:睡眠和思維言語障礙﹔性格情緒反常﹔過分多疑﹔動作和行為異常。對疑有以上精神異常跡象者,建議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

防控建議:

督促精神障礙患者按醫囑規律服藥。

鼓勵精神障礙患者根據自身情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及社會活動等。

精神障礙患者不宜從事繁重、熬夜的工作,生活規律,早睡早起,適當運動。

精神障礙患者飲食要均衡,避免單一或高熱量飲食,同時要規律進食,避免暴飲暴食。

當精神障礙患者出現不自信、擔心、焦慮有情情緒時,家屬不指責、不批判、不用言語刺激患者。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