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畢節市政府網消息:近年來,畢節市堅持把歷史建筑和歷史文化街區的劃定保護作為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延續的重要抓手,通過保護歷史文化遺存,彰顯了城市文化底蘊,體現了城市風貌特色。
一、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認真開展資源普查
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下發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用五年左右時間完成歷史建筑確定和歷史文化街區核定工作的要求。對此,畢節市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安排畢節市城鄉規劃管理部門(畢節市城鄉規劃局)牽頭開展相關工作。至2019年6月,因機構改革,畢節市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相關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轉由畢節局牽頭負責。2019年6月以來,畢節局指導各縣(區)對畢節市歷史文化潛在資源進行認真普查,確認歷史建筑潛在對象95處;同時,指導大方、織金等兩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認真開展歷史文化街區普查摸底工作,經過潛在對象價值分析,確認歷史文化街區2條。
(二)切實推進劃定確定
一是歷史文化街區方面。按照住建部、省住建廳相關文件要求,認真指導大方縣、織金縣完成大方縣奢香路、織金縣新華路歷史文化街區申報資料的編制,通過縣人民政府審核並報送市人民政府復核,市人民政府於2020年5月報省人民政府核定,2020年9月大方縣奢香路、織金縣新華路等兩條街區獲得省人民政府批復,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二是歷史建筑方面。綜合各縣(區)普查潛在對象的建筑現狀、歷史價值、公眾征求意見等情況,在全市95處歷史建筑潛在對象中核定上報歷史建筑對象34處,目前34處歷史建筑已全部完成確定公布、挂牌保護、平台信息錄入等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主要是城市建設規劃沒有對歷史建筑進行系統的規劃保護,導致部分歷史建筑風貌和格局得不到合理的保護和延續,大部分歷史建筑隨著舊城區改造、拆遷等因素已經不復存在。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繼續加大排查力度,發掘全市符合相關要求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進行積極申報,2021年計劃新增歷史建筑18處(其中:大方縣2處、黔西縣4處、納雍縣4處、威寧縣4處、赫章縣4處)。二是以縣(區)政府為主導,加快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規劃編制工作,2021年底前完成現有34處歷史建筑的測繪建檔工作,2021年8月底前完成大方縣奢香路、織金縣新華路等兩條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編制上報工作。三是加大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宣傳力度,通過積極宣傳提高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張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