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 開啟“孿生”時代(觀天下)

齊 欣

2021年03月01日09: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北京中軸線應該以哪些理由去申遺?我想大概率不會忘記世界遺產突出普遍價值的第Ⅵ項:與具有突出的普遍意義的事件、活傳統、觀點、信仰、藝術或文學作品有直接或有形的聯系。

北京中軸線是依照中國傳統政治、倫理和美學觀念建立起來的城市空間﹔更為重要的是,它不僅是“過去”,還是我們正在建設與感知的“現在”。今天北端的奧運場館建筑、南端的北京大興機場都是北京中軸線的新時代延續。

於是,不妨換一個視角:與其說從中軸線去理解中國人的理念與理想,不如反過來欣賞它是中華民族理念與浪漫理想的最完整實踐——直至今日還沒有停下步伐。

那如何表達和分享中軸線的精氣神?

從2021年2月開始展出的“發現·北京中軸線”數字展,可能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標識: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同時,數字技術正在建造一個全新的“孿生”世界。

“孿生”目標可有3種:復原、闡釋和管理。以北京中軸線為主題的數字化工程,則開始露出新端倪:構建一個虛擬、真實甚至包括現實中難以辨析的“世界”。如果說幾年前的巴黎聖母院大火燒“紅”了數字建模技術,今年除夕夜山西天龍山佛首回歸后使得“虛擬復原”成為文創熱門﹔那“數字中軸線”則進一步呈現了數字化文化遺產的未來——它不僅“孿生”,還期望自己“共生”,這些展覽及吸引來的人群,不就恰是“中軸線”從未成為歷史過去的最好証明?

搭建這一“孿生”世界的速度,比我們想象得要快!價值闡釋與傳播理論功底深厚明確、應用技術逐步完善、實踐積累初見規模、發展業態路徑日漸清晰……2021年,可以看做是文化遺產數字時代來臨的起點。

原刊於《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3月01日 第 11 版)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