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綠水青山,就是守護金山銀山。近年來,遵義市余慶縣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檢察職能,以開展保護古樹名木專項活動為切入口,為守護黔北大地的綠水青山貢獻檢察力量。
據了解,在遵義市余慶縣縣城邊上的上裡村平地組有一棵樹,因名聲遠揚,久而久之被當地人叫成了一個地理方位,喊成了眾所周知的地名“烏楊樹”。
其實,這棵樹本名為朴樹(又名烏楊樹),樹徑150厘米,枝干粗壯,樹冠宛如巨傘,歷經600年以上不敗。
2020年11月下旬,余慶縣人民檢察院干警在走訪過程中,發現部分村民將這株古樹視為“神樹”——有人在古樹下修建了一個小型建筑物,人們在樹下燒香紙祭拜,並有大量紅布條纏繞在樹上。同時,檢察干警還發現當地居民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均從古樹邊的水溝流出,還有大量淤泥和垃圾堆積。
見此情景,檢察干警十分著急,因為長此以往勢必將嚴重影響甚至危及古樹正常生長。
鑒於古樹名木大樹是該縣重要的森林資源,余慶縣人民檢察院結合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根據《貴州省古樹名木大樹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迅速向當地政府發送訴前檢察建議:一、對轄區內古樹名木大樹進行經常性看護,對其生長情況進行觀測,制止或者報告各種損害古樹名木大樹的行為﹔二、加強古樹名木大樹保護方面的宣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2021年1月,當地政府書面回復余慶縣人民檢察院,針對檢察建議中提出的問題,轄區內的古樹名木已明確各片區護林員為管護責任人,要求護林員對古樹名木進行經常性看護和生長情況進行觀測,發現損害古樹名木大樹的行為必須進行制止和報告。
為保護該古樹,縣政府有關部門還與村民組組長簽訂了養護責任書,同時對亂搭建在大樹根部的建筑物進行拆除,並徹底清除纏繞在古樹上的紅布,引導群眾用正確的方式祭拜大樹,保証古樹的正常生長。
有關部門還清除了古樹周邊水溝的淤泥和垃圾,對部分裸露在外的樹根加填泥土,修建圍欄對古樹進行保護,並在圍欄內栽種矮化綠色植物對古樹進行美化亮化,用生石灰水對古樹樹干和根部進行消毒殺虫處理。同時,還組織召開村民會議、現場群眾會,通過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進行保護古樹名木的廣泛宣傳,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和保護意識。
“古樹名木是先輩留下的重要財富,是城市歷史文化風貌的重要載體,是見証千百年歷史滄桑的‘活文物’,承載著一代代人對一方山水的鄉愁情思。”余慶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羅奕丹說。“檢察機關將繼續以保護古樹名木專項活動為契機,持續推進生態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工作,讓參天古樹更具魅力,讓綠水青山留住一代又一代人的鄉愁。”(唐正平 陳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