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曉波
楊再美生長在剪紙刺繡世家,從小就跟著祖母和母親學手藝。自然萬物、生活點滴,都是她信手拈來的花樣。
受邀外出講學、開辦展覽,她帶著苗家的故事和作品走出大山,走出國門:“看到大家對苗族文化那麼感興趣,心裡很驕傲。”2013年,她成立台江縣恆藝苗族文化藝術專業合作社,將指尖技藝轉變成指尖經濟。
同年,省政府印發《關於實施婦女特色手工產業錦繡計劃的意見》,由省婦聯牽頭,在全省推動實施“錦繡計劃”,打造可復制推廣的巧手脫貧樣本。楊再美積極響應“錦繡計劃”,“2013年起,我們開始培訓繡娘,培訓合格的繡娘可到合作社接訂單,每個繡娘月收入不低於2000元。現在合作社有500多位繡娘,分布在全國各地”。
在傳承苗繡技藝的同時,楊再美也在不斷地探索創新,將大山深處的苗繡文化與現代時尚結合,作品暢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甚至走出國門。口碑打響后,訂單源源不斷。她把訂單分發給各地繡娘們來做,完工后立即支付工錢。繡娘王紅英就靠這門手藝脫了貧,現在每月收入4000元以上。
合作社的發展持續向好,楊再美的非遺課還走進了社區、學校。目前,累計開展非遺培訓300余期,受益婦女1.5萬余人次。
“以前苗繡多用於觀賞、收藏,隨著不斷的學習,我發現非遺還可用到現代生活裡。”楊再美說,接下來,我會更加努力,培訓更多技藝精湛的繡娘,帶領更多群眾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