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印江縣沙子坡鎮韓家村第一書記李海鬆——

“群眾要致富,產業是支柱”(新春走基層·他們的名字叫奉獻)

本報記者 程 煥

2021年02月17日07: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家家戶戶挂起了大紅燈籠,門前貼上了嶄新的春聯,村委會外的廣場上傳來孩子們的玩鬧嬉戲聲。春節假期,貴州省印江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沙子坡鎮韓家村一派喜慶,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

“賣出好價錢才算成功,是時候建立營銷團隊了。”“品牌意識也要跟上,一定得注冊自己的商標。”村委會辦事大廳裡,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喝著熱茶聊得正歡,駐村第一書記李海鬆頻頻點頭,筆記本記得密密麻麻。趁在外闖蕩的能人們返鄉過年,李海鬆專門把他們請來,聽聽大伙兒對村裡產業發展的建議。

平均海拔近千米,山多地少,韓家村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35.79%。李海鬆靠跑運輸成了村裡第一撥發家致富的人,2013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群眾要致富,產業是支柱。”李海鬆認准這一條,可不少村民對脫貧致富缺乏信心,他就自掏腰包,帶著老鄉跑遍了全市的先進村。親眼看到別人的變化,老鄉們慢慢轉變了觀念。

趁熱打鐵,李海鬆組織鄉親們流轉土地,把土地集中起來運營管理。缺水源、路不通,他就四處爭取項目支持,還開出自家的貨車義務運送建材。資金不足,他又把在外鄉賢組織起來,共同為韓家村發展獻計出力。

村裡建起了農業合作社,依托山地資源發展茶葉、苗木種植以及養殖業,走立體種養產業之路。短短幾年,韓家村不僅摘掉了貧困村帽子,還建起了文化廣場,自來水通到家家戶戶,泥濘路也變成平整通達的硬化路,成為文明村、衛生村。

2018年,李海鬆考上鄰鎮的事業單位。鄉親們舍不得他離開,用一封按有84個紅手印的請願書,請他留下來。

從實際工作需要出發,縣裡決定由李海鬆任韓家村駐村第一書記。“為了84個紅手印,我唯有全力以赴。”重回韓家村,李海鬆打開發展新思路,一邊帶領村民跟周邊村子合作,擴大種植養殖業規模﹔一邊裝扮村寨,搞涂鴉牆、彩色林,做發展鄉村旅游的文章。

記者在村裡村外轉了轉,300畝黃精長勢喜人,茶葉基地即將迎來首次採摘,新建好的養牛場正等著進小牛犢……

“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7萬元,人均收入1.28萬元。”李海鬆說,“韓家村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呢!”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17日 第 04 版)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