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市鯉魚村:

新歌三唱新征程

2021年02月16日09:32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俎宇 段源興

唱起山歌謝黨恩,鯉魚人家躍龍門。

群眾一心跟黨走,奔向小康好前程……

2月9日上午,天剛亮,興仁市屯腳鎮鯉魚村上空就飄蕩起陣陣歌聲。苗族姑娘吳定珍與幾位繡娘一邊忙著繡花趕訂單,一邊唱著改編的歌曲,一針一線、一字一句都飽含著對黨的感恩之情。

“這10年來,我們的寨子一天比一天漂亮,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男女老少都高興,心裡想唱的歌太多了。”吳定珍眼角眉梢帶著笑意,佩戴的銀飾閃閃發亮。

一唱鄉村旅游興,“火”了苗寨美了村

“第一個,就想唱我們村的旅游業。”

10多年前,為擺脫貧困,吳定珍和村裡的大多數年輕人一邊外出務工、辛苦攢錢,一邊期盼著回鄉發展。吳定珍說,現在群眾“喝水不用抬,走路不濕鞋,煮飯不用柴,住的小洋樓,發的旅游財”,她的小店一年賺個一二十萬元沒問題。

近年來,鯉魚村依托自然環境和民族文化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投入1.2億元打造民族風情村,建成生態公園、笙鼓廣場、蝴蝶廣場等文化項目,做大做強“八月八”苗族風情節等特色品牌。同時引進旅游公司統一規劃、統一發展,新建鯉魚廣場、玻璃觀景台、滑道等項目,打造了鯉魚湖、鯉魚大小龍潭、仙人橋等景點,使鯉魚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村,不少群眾吃上了“旅游飯”。

錯落有致的民居、兼具苗族建筑風格和時尚休閑的生態公園、如詩如畫的山水林田……溪流由遠而近,鳥鳴清越。

據村黨總支書記楊建平介紹,旅游產業直接帶動70余人就業,全村一半以上的家庭依托旅游創業發展。2014年以來,全村平均每年接待游客逾100萬人次,年均旅游收入900萬元。

二唱特色產業旺,壯了集體富了民

站在鯉魚生態公園廣場上四處眺望,深冬的鯉魚村群山環抱,林木蔥蘢,安寧祥和。

“看起來靜悄悄的,實際上我們的產業‘熱火’著呢!”楊建平帶著記者在村裡轉,蠶絲手工坊(文創園)、礦泉水廠、淡水魚養殖基地……一片繁忙的景象,“我們現在發展了小龍蝦、礦泉水加工、制陶等產業,覆蓋了142戶貧困戶518人,全村家家戶戶都有增收門路。”

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傳統產業也煥發生機。楊建平開心地說,去年7月,村裡生產出第一床自己制造的蠶絲被。

鯉魚村群眾一直有種桑養蠶的傳統。為打好產業扶貧這張牌,2017年,鯉魚村借力東西部扶貧協作,扶持致富帶頭人,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桑蠶產業,逐步形成了集桑樹種植、蠶養殖、抽絲、加工、成品包裝、展示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目前帶動靈活就業50多人,解決穩定就業15人。2020年,公司收獲了400多斤干蠶絲,平均每斤售價達420元,去年還賣出了加工的蠶絲被50多床。

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目前,鯉魚村引進企業開發的“薏仁山泉”“苗西南山泉”等桶裝飲用泉水系列,解決了120人就業﹔引進金鯢公司發展集水產養殖、休閑娛樂、特色餐飲為一體的淡水魚養殖基地,帶動周邊農戶養殖娃娃魚1000余條,帶動群眾增收100余萬元﹔引進年產8000萬件的灰陶制品企業入駐,解決100余人就業﹔通過發展蠶絲、五星枇杷、油茶等產業,村集體經濟滾動發展,不斷壯大。

三唱鯉魚躍龍門,小康路上抖精神

“2014年我全家人均收入隻有兩千來元,去年增加到一萬多元。我建了加工廠,蓋了新樓房,買了三輪車,也算一個有自己事業的人了。”

大凹組村民劉羊全駕著他的三輪車從城裡回來,滿臉笑容。依靠加工辣椒出售,劉羊全成功脫貧並轉變成致富帶頭人。

楊建平說,如今村裡60%以上的家庭都有了轎車,90%以上的家庭有了摩托車,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1年的2780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92元,“群眾荷包越來越鼓,對美好新生活充滿了信心”。

接續鄉村振興,鯉魚村超前謀劃,積極爭取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村28個村民組已實現了通組路硬化,飲水安全、供電覆蓋率均達100%﹔已完成了40戶特色小康房建設和808戶農村危房提質改造﹔總投資64.71萬元的串戶路硬化項目、總投資12.84萬元的庭院硬化項目、總投資22萬元的文體活動場所及配套設施項目、總投資15萬元的污水處理項目已完成。

鯉魚人家唱新歌,小康路上勁頭足。楊建平說,鯉魚村將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將旅游發展與村庄美化、民族文化、特色產業、生態治理有機結合,全村5000多人將感恩奮進邁步新征程。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