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凱裡市創新性地提出在確保糧食安全的情況下,發揮“六大優勢”,落實“六大行動”,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六六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夯實“三農”基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發揮凱裡酸湯的品牌優勢,實施酸系原料倍增行動,培育壯大農業首位產業。堅持工業化布局,研究制定酸湯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推進碧波特色食品工業園區擴區調位,積極引導酸湯加工企業進一步擴能增產,在本地建設酸系原輔料種植養殖基地,實現酸系農產品倍增﹔
堅持科技化提升,建立“政校企”合作機制,形成凱裡酸湯自主產權核心技術,實現酸湯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轉變升級﹔堅持品質化保障,緊抓酸系原輔料、酸湯加工產品到酸湯餐飲的生產、流通、餐飲、服務每一個環節,強化源頭管控和過程監督,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堅持品牌化發展,積極借鑒郫縣豆瓣醬、柳州螺螄粉等品牌發展模式,爭取酸系原輔料達“兩品一標”標准。通過堅定不移把酸湯產業作為工業首位產業、酸系原料作為農業首位產業優先發展,助推凱裡酸湯品牌做大做強,彰顯“中國酸湯美食之都”的風採。
發揮路網密集的交通優勢,實施林種結構調整行動,做精做特林下經濟產業。利用地理優勢、交通區位優勢,圍繞“精”和“特”做文章,實施好四大林下產業和“百千萬工程”﹔加強林下經濟產業基地的精細化管理和外環境提升﹔將國儲林項目與林種結構調整、林下經濟有機結合,重點抓好花椒、精品水果林的替代﹔建設林下經濟展銷中心,培育林下產品專業市場﹔加強森林休閑養生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打造培育一批林下休閑採摘體驗基地和森林康養體驗中心﹔強力推進禽類屠宰加工廠建設,組建“香爐山雞”產銷聯盟。通過加快發展壯大現代林下經濟,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發揮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實施龍頭企業倍增行動,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聚焦特色產業,大力培育種苗繁育、精深加工、服務銷售等方面的優強企業,支持“本土化”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支持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合作,推動產品科技創新,開展“兩品一標”認証﹔把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將產業鏈鏈長制與壩長制、林長制有機結合,圍繞酸湯產業鏈、林下產業鏈、壩區產業鏈開展精准招商﹔提高服務意識,出台用地、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出台家庭農場認証和獎補機制,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發揮州府城市的內需優勢,實施壩區產業提升行動,建強供凱畜禽蔬菜基地。重點抓好“菜籃子”工程,提升農產品生產、流通、保供能力,配套壩區打造冷鏈物流倉儲綜合體系,持續優化城市公共配送服務,完善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大力推動本地農產品“七進”,搭建信息化網絡銷售平台,探索建立“基地-食堂”直供試點,把農產品“七進”終端延伸到晚餐,延伸到每個家庭。進一步提升本地農產品需求,帶動壩區產業提質增效,發揮州府城市穩物價、保供應方面的“菜籃子”作用。
發揮教育高地的資源優勢,實施農業技能培訓行動,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完善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訓體系﹔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檔案和認定管理體系,開展農業職業經紀人選拔培育工作,實施人才返鄉創業扶持計劃,充分發揮凱裡學院、職院、職校、黨校等教育資源和中心城市對農技人才專家的吸附作用,打造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真正解決“誰來種地”的現實難題和“怎樣種地”的深層問題。
發揮要素集約的市場優勢,實施農業接二連三行動,推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培育一批初級、精深加工企業﹔協調幫助農業加工企業在全州范圍內建立農產品基地﹔創新“農業+”模式,大力推進特色農業和文化、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國有平台公司轉型為農產品流通主體,著力解決好產業用地、資金等突出問題,運用好企業、人才、技術、流通市場優勢,讓一二三產聯結更加緊密、融合更加深層次,實現農業接二連三發展。(粟瓊 黃軒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