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花了4.8萬元,出院時通過醫保報銷隻自付了8000元。感謝國家的好政策,生病了就要早點去治療!”談起自己的就醫經歷,望謨縣邊饒鎮坎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羅正英笑容滿面,心懷感恩。
曾經,羅正英罹患腦瘤,因不了解“先診療后付費”政策,擔心無法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不敢就醫。得知羅正英的情況后,坎邊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付來到他家,為其講解健康扶貧政策,幫忙聯系醫院、咨詢費用,理清住院手續等。在陳付的幫助下,羅正英在黔西南州人民醫院成功完成手術,享受了“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服務及城鄉居民醫保報銷政策,身體正逐漸康復。
“先診療后付費”政策是有效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就醫負擔,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救治的有效方式,是健康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6月,“先診療后付費”在全省正式推行。目前,貴州已實現全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全省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在縣域內因病住院,入院時不需繳納押金即可住院治療。出院時,患者在醫療機構實行“一站式”結算,隻需支付自付費用。
“幸好有政策的幫助,讓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5年前,畢節市七星關區長春鎮群眾楊正利患上了乳腺腫瘤,家中因病致貧。曾經,因為病症備受折磨的她,常常愁眉不展。如今,她已放下愁緒信心滿滿。
“初次在這裡辦理入院時,我向醫院提供了身份証和貧困証明資料,醫生就先給我治病了。住院期間,沒墊過一分錢,出院的時候直接在醫院一次性報銷結算,報銷比例還很高。”楊正利說。
在傳統診療付費模式下,患者需要多次在各科室與收費處間往返排隊,耗費很多時間。“先診療后付費”則簡化了就診流程,降低了看病的門檻,讓更多老百姓能夠享受到生命的“綠色通道”。在“先診療后付費”模式下,無論患者的經濟狀況如何,定點醫療機構都可以按照程序首先提供平等的醫療服務,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自“先診療后付費”工作開展以來,全省各市、縣衛健部門切實加強與同級醫保、扶貧、民政等部門聯系,定期將最新享受“先診療后付費”建檔立卡貧困戶及其家庭成員名單發至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方便其核對信息﹔醫保部門在醫保救助管理系統中,為定點醫院分配管理賬號,同步更新或共享轄區內建檔立卡貧困戶數據,為貧困患者就醫建立“綠色通道”,確保每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患者都能實現病有所醫。
“先診療后付費”模式的推出,隨著貧困患者入院手續的簡化,醫院的很多工作環節也得到了簡化,有利於醫院進行人力優化,提高機構整體運行效率,在減輕患者負擔的同時造就了良好的口碑,實現了醫院與患者雙方的共贏。
同時,貴州按照基本醫療保障、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綜合保障政策待遇標准,全面實行市(州)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一站式”“一單清”即時結報,打造了規范便民的醫保保險結算體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