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有市民向貴陽市融媒問政平台反映,白雲區泉湖公園景觀湖泉湖的湖水流失嚴重,希望相關部門及時採取措施處置。記者實地採訪了解到,泉湖湖水流失情況屬實,系泉湖補給水源減少、湖底存在裂縫所致,到2020年底湖水水位已明顯下降。對此,白雲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泉湖生態恢復項目專題會並制定完成泉湖防滲方案,將於今年春節后進行防滲施工,預計4月底完成湖底防滲工程。
1月26日,記者來到白雲區泉湖公園,看到泉湖湖水低淺,環湖大道附近區域明顯能看到裸露的湖底,原用於打撈湖中垃圾的小船已經擱淺。
據了解,泉湖原是一個天然水塘,於2016年改建為景觀湖泉湖,大龍井泉水為其主要補給水源。目前,大龍井泉眼已斷流,僅在附近區域有少量地下水流出。
“2019年起,我注意到湖水水位慢慢變低。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找到問題所在,及時採取措施,留住泉湖的水。”市民謝先生說。
據白雲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查實,泉湖湖底存在裂縫,於2018年開始發生滲漏,滲漏水量不斷增加,導致最低水位逐年下降。經觀測,2021年1月,水位最大下降數據為2.89厘米/天,折合每天滲漏水量約3757立方米。以1月20日的水位數據與滿湖水位數據相比,泉湖水位已下降183厘米。
該局公園管理服務中心二科科長毛婭玲告訴記者,泉湖水位下降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由於近年泉湖周邊的工程建設較多,導致地下水流向改變,進入泉湖的補給水源減少﹔其二,經勘測,湖底裂縫導致湖水滲漏。
據毛婭玲介紹,白雲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從2018年年初開始持續關注水位變化情況,設置水位觀測點,建立水位變化台賬,一方面找出水位持續下降的原因,另一方面通過臨時補水維持泉湖景觀水位。
“由於泉湖湖底滲漏嚴重,臨時補水已無法補充湖水流失。”毛婭玲說,至2020年冬季,泉湖水位下降明顯,直接影響公園景觀。
2020年4月,白雲區委、區政府召開專題會,確定由白雲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聘請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勘查制定泉湖防滲方案。在完成打孔勘測、制定優化方案、專家論証等工作后,白雲區委於2021年1月22日批准泉湖防滲方案,明確由貴陽白雲區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泉湖生態恢復項目業主單位,組織實施泉湖生態恢復項目。
貴陽白雲城投集團項目負責人楊信江說,該公司正完善相關施工手續,將於春節后進場施工,力爭於4月底完成泉湖補漏施工。(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慶 實習生 黃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