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盛而城市興,城市興而文化盛。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彰顯一座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十三五”時期,作為省會城市中心城區,雲岩區始終以“建設全省文化高地”為目標,從繁榮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到構建城市品牌文化地標,再到激活文化產業發展動能,全力打造以陽明文化為核心,以生態文化、時尚文化、都市文化、公共文化、民族文化等為支撐的文化建設示范區,塑造城市獨特人文風味。
站在嶄新的歷史起點,觸摸文化惠民、文化興城的脈搏,雲岩區正全力鞏固文化事業發展的良好態勢,奮力實現從“文化自覺”向“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升級跨域,擁抱文化事業百花千芳的錦繡風光。
繁榮公共文化供給
共享中提升“文化自覺”
每逢周末,家住雲岩區中天花園的居民劉麗莎總是習慣帶著孩子去家門口的“智慧書吧”坐上一兩個小時。“免費書吧,自主借閱,書籍類型豐富,是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好場所。”劉麗莎說。
作為貴陽市第一家“24小時城市無人值守書屋”,這家位於中天花園的智慧書吧面積約40平方米,實現了從“傳統借閱”向“數字借閱”的轉變,也打破了閱讀時間限制,為熱愛閱讀的居民提供了更多便利。
大凡充滿活力的城市,都具有這樣的特征:既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又有繁榮的文化平台。“十三五”以來,以群眾需求為中心,雲岩區不斷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改善提升文化服務的有效供給,持續滿足人民群眾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面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心城區的社區、旅游景點陸續建立25個圖書小站、1個閱讀主題酒店、5個社區圖書共享系統、5個“閱享易棧”閱讀點,積極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鄉村(社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網絡覆蓋率達100%。
大力支持文藝創作繁榮發展,先后創作了《鳳舞貴陽》等34部謳歌黨、謳歌祖國人民、宣傳展現家鄉的精品力作,並以“我們的節日”、“四進社區”、“送文化下鄉”等主題活動為契機,聯合各街道(鎮)組織各類群眾公益性宣傳文藝演出、書畫作品展、交流演出等群眾文化主題活動。
全力推動特色文化進社區、進校園,非遺文化、戲曲文化、古琴文化、茶文化、合唱特色、快板特色、話劇特色等多個版塊特色文化融合發展,文化活動有聲有色。
多元創新公共文化供給,培育和打造“北京798藝術中心·貴陽站”“方舟戲台”等公共文化品牌,打造貴州第一個數字智能健身場館,創新舉辦全省電子競技大賽、野戰運動公開賽、全國中老年羽毛球賽等活動,品牌影響力日益彰顯。
……
文化源於人民,文化屬於人民,文化為了人民。
“自從家門口方舟戲台建成營業,自己和家人便成了常客。點上一杯清茶,坐在古色古香的茶樓裡,欣賞著戲劇大師的精湛表演,無論是老人、孩子抑或是自己,都能從中尋得一份自在的收獲。”家住未來方舟的居民吳女士說。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博物館、影劇院、圖書館、活動中心……以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為基礎,雲岩城市文化內涵不斷豐富,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地在參與中共享文化成果,“以文化人”逐漸讓這座城市產生濃厚的“文化自覺”。
打造文化特色品牌
傳承中堅定“文化自信”
“踏聖人足跡,體聖人心境,悟人生真諦……”近年來,扶風山麓,游人攘攘,專家、學者也紛至沓來﹔陽明祠內,人聲鼎沸,端午、中秋、重陽,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活動,熱鬧非凡。
一座城市,如果隻見車水馬龍的繁華,沒有可以追尋和記憶的足跡,任由喧囂的色彩掩蓋了歷史的文明,那麼這座城市無疑是單薄的。致力於打造“文化強區”的雲岩區深知這一點。
“十三五”以來,圍繞貴陽市“中國陽明心學文化地標”高端定位,雲岩區立足自身資源特點,充分挖掘城市歷史沿革和人文精神文化內涵,多維度挖掘陽明文化內涵,打造文化特色品牌——
一方面,全力配合市文物局對陽明祠開展的保護修繕及展陳提升工程,連續舉辦陽明祠“元宵喜樂會”文娛演出、“清明節”祭祀王陽明、尹道真典禮等主題節日活動,創新設計王明陽IP表情包,並組織撰寫《陽明主題公園構想》、《關於陽明祠歷史文化價值的情況簡介》、《陽明文化論壇活動建議方案》等歷史文化材料,全方位傳承弘揚陽明文化。
另一方面,自2016年開始,以“良知行·陽明文化接力”系列活動為載體,持續打造雲岩區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接力”“傳遞良知”的形式,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融入教育、研討、創作、演繹、文創、旅游等多種要素,共同打造立足基層、服務群眾的精品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不僅如此,伴隨著“良知行·陽明文化接力”系列活動逐步深入,雲岩區進一步提煉出“文化十二月”的主題活動品牌,一月歡聚雲岩,二月生態雲岩,三月愛上雲岩,四月悅享雲岩,五月花舞雲岩……從初春到年末,每一個月,都有一場“文化盛宴”﹔從孩童到長者,每一位市民,都能樂享屬於自己的“文化大餐”。
“陽明先生曾經說過,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們敬仰陽明精神,就要知行合一,把它落在行動中。”市民秦敏說,“參加了幾場良知行活動,不僅對城市歷史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也是一趟增長知識、反視內心的難得旅程”。
可喜的是,根植於陽明文化沃土,以政府帶動打造品牌為基礎,越來越多的民間組織和個人也紛紛加入,自覺傳承陽明思想,堅定文化自信。翰林茶院率先在陽明祠發起“清明茶祭王陽明典禮”活動,在全國最早開啟祭祀王陽明先河﹔陽明文化愛好者甘霞開通運營“陽明書院”微信公眾平台,投身心學傳播和探討,致力於將文化和文明情懷融入當前紛繁的社會生活中……
激活產業發展動能
開拓中實現“文化自強”
發展文化產業,文化是內涵,產業是載體,項目是依托。
“十三五”時期,雲岩區始終將文化產業發展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方向,下大力氣打出系列“組合拳”,全力激活產業發展動能,推動區域文化事業實現“文化自強”——
高位統籌產業發展。以建立健全文化產業發展體系制度支撐為著力點,雲岩區先后制定了《雲岩區關於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意見(2018-2022年)》《雲岩區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雲岩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系列文化產業政策措施,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強心針”。
大力加強扶持力度。雲岩區逐年加大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由區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貼息、補助等方式,扶持在雲岩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並從事文化產業的相關單位。同時,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對經批准利用空余或閑置工業廠房、“三舊”建筑等存量國有建設用地興辦文化產業園區,凡未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且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經國有土地主管部門依法核准后,不收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積極爭取上級產業支持。積極為文產企業爭取上級文化產業扶持資金、無息貸款,並通過區平台公司拓寬對文化產業項目的融資渠道,加大對馬王山文化園、貴州日報文化產業園、貴煙·智谷文化創意產業園文化產業項目、全民健身中心建設等文化、體育消費項目的金融支持,有效引導和支持文化產業項目發展。
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重點支持打造東線文化產業帶,以方舟戲台、貴州歌劇院等項目為重點,有效引導和支持文化產業項目發展,持續增強文化創新驅動能力,打造文體產業集群,促進文旅資源向經濟產業優勢轉化。同時,積極探索文化、體育、旅游融合發展路徑,充分利用文化活動資源,將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與景區景點、城市綜合體相融合,增加城市旅游的吸引點,提升旅游的文化內容,打造時尚的人文之城。
傾力打造貴陽市核心區唯一一個以工業老廠房改造的文化創意產業園,通過“科技+文創”的產業基礎,打造貴州省乃至國家級文化產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緊鑼密鼓推進貴陽親和國學文創園、貴州省北京路影劇院附屬設施改造項目等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為區域發展積蓄文化創新力量……
如今,以“一攬子”強有力的保障措施為基礎,伴隨著一個個文化產業項目落地實施,雲岩區文化產業空間布局不斷優化,產業發展也隨之駛入快車道。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黃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