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習水戰法”

2021年01月21日17:3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在脫貧攻堅中,習水縣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積極探索具有習水特色的扶貧、減貧、脫貧工作機制,不斷演繹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習水戰法”。

聚焦“脫貧四問”,探索創新“十面合圍治十窮”路徑

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問題,探索出思想扶貧脫窮志、基礎設施換窮顏、產業扶貧調窮業、易地搬遷挪窮窩、生態保護治窮坡、教育扶貧斷窮根、健康扶貧治窮病、社會保障濟窮困、美麗鄉村改窮貌、黨建扶貧強窮村“十面合圍治十窮”的攻堅戰法,構建起了“鎮為戰區、村為戰場、組為單元、戶為堡壘”扶貧立體作戰體系,確保了如期脫貧、成色充足。2016年9月,“十面合圍治十窮”案例榮獲首屆中國扶貧論壇“中國扶貧·政府創新獎”。2018年10月,榮獲遵義市委脫貧攻堅創新獎。

聚焦易地搬遷,探索創新后續扶持“四+模式”

“十三五”期間,完成37個安置點6200余戶2.8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搬遷人口總量居遵義市首位。習水縣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大力實施“服務+、培訓+、經營+、治理+”“四+模式”,創新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2020年11月,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表彰為全國“十三五”時期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聚焦教育保障,探索創新“全員育人導師制”結對幫扶模式

以“關愛學生帶動貧困家庭脫貧”為出發點,通過“導師關愛+家長+學校”幫扶模式,導師對建檔立卡家庭和城鎮困難群體家庭就讀子女進行“一對一、點對點、面對面和心貼心”的結對幫扶全覆蓋。通過集中開展“重關愛、促發展、助脫貧”行動,全縣無一名因貧輟學學生,為貧困學生成就精彩人生、消除代際傳遞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員育人導師制”在遵義市推廣。

聚焦醫療保障,探索創新“醫生+患者”簽約服務機制

創新建立“結對幫扶、定期隨訪、送醫上門、建檔跟蹤”四大機制,精准實施“三重醫療保障”制度,實現建檔立卡戶簽約服務全覆蓋,做到醫生有調整、服務不變更、幫扶不結束、服務不斷檔。同時,還開通慢性病辦証、醫療服務、藥品供應、費用結報等“直通車”服務,切實方便群眾看病就醫。2018年10月,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表彰習水縣為健康扶貧工作突出縣。2020年9月,遵義市醫療保障經辦服務現場會在習水召開。

聚焦產業扶貧,探索“產業增收工程”創新“產業+貧困戶”帶貧模式

緊緊圍繞“生態畜牧+”“有機紅粱+”“林果+”“旅游+”和“勞動力+”五大主導產業,以政府主導、部門指導、龍頭帶動、群眾參與的模式,發展有機紅糧26.1萬畝、有機蔬菜12萬畝、花椒15萬畝,出欄生豬80.3萬頭、出欄黔北麻羊26萬隻、出欄肉牛6.45萬頭,通過訂單產業、勞務合作、利益聯結、土地流轉等方式進行利益聯結農戶,增加群眾收入。2019年3月,省委領導對習水縣“羊產業+貧困戶”扶貧模式給予批示肯定並在全省推廣,迎來全省肉羊產業發展現場推進會在習水縣召開。

聚焦充分就業,探索“就業增收工程”創新穩崗就業新模式

為克服疫情影響,探索穩崗就業“54321”工程,即:採取產業增崗、勞務輸出、穩企穩崗、支持創業、特崗兜底“五大路徑”,突出易地扶貧搬遷戶、建檔立卡戶、邊緣戶、返鄉回流人員“四個群體”,保証調度、扶持、責任“三個到位”,構建省內服務、省外服務“兩個體系”,實現就業增收“一個目標”,全面保障重點群體充分就業。2020年勞動力人口就業率達81.8%,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達76.6%。2020年11月,國家人社部專門刊發習水縣穩崗就業經驗。

聚焦黨建扶貧,探索創新“五到戰區”工作方式

積極探索脫貧攻堅干部到戰區、政策到戰區、資金到戰區、任務到戰區、責任到戰區“五到戰區”工作方式,充實一線力量,建強基層戰斗堡壘。近5000名黨員干部在脫貧一線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宣傳政策、排憂解難、扶貧幫困,當好群眾貼心人,解決群眾實際困難。2018年9月,省委組織部刊發簡報肯定和推廣“習水做法”。2019年6月,縣委榮獲省委表彰“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

聚焦防貧監測,探索創新“六化”防貧措施

創新防貧對象精准化、防貧系統智能化、防貧監測多樣化、防貧政策長效化、防貧調度聯動化、防貧問效常態化“六化”措施,做到致貧風險早掌控、致貧原因早發現、防貧措施早落實,從源頭上筑起防貧“截流閘”“攔水壩”和“防護牆”,精准織牢防貧安全網。(習水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