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 “貴州自然資源科普講壇”(第一期:博物講解與藏品管理)在貴陽正式開講,講壇為期兩天,由貴州省自然資源廳主辦,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承辦。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及所屬事業單位、省地礦局、省煤田局、省有色和核工業地質局、省內各自然資源科普基地、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教育報》等相關單位的150余名聽眾,在新建成的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學術報告廳參加講壇。
受益匪淺的“問”與“學”
“在博物講解活動中,怎樣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參加講壇的貴州師范大學的大學生們踴躍提問。
“講解也是生產力,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做博學多能的文化傳播者、因人而講的教育工作者、受眾至上的真誠服務者、名副其實的場館代言人,精心准備、貼心服務,一定能做出深受大眾歡迎的文化大餐,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來自貴州黎平會議紀念館的張中俞館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貴州地質博物館作為嶄新的展示平台,怎樣發揮應有作用,助推新時期貴州自然資源科普事業,服務貴州經濟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貴州地質博物館的職工交流請教。
“把握專業博物館的特點,發揮科普宣傳作用,展示貴州優勢、呈現貴州亮點,傳遞綠色發展理念,賦能人民生活新內涵,一定能做出新特色、打造新名片”“以博物藏品為中心,強化藏品管理、活化藏品信息,為我們的明天收藏今天”“通過精心展陳和生動講解,把博物館打造成吸引觀眾、寓教於樂的網紅打卡點”……,來自貴州省博物館的李甫、張嬋、簡小艷等專家分別在授課中深入淺出地詮釋了自己的觀點。
在本期講壇上,來自貴州省博物館、黎平會議紀念館的各位主講人分享了來自博物工作一線的理論實踐與經驗感悟,妙語連珠、生動活潑的授課內容牢牢地吸引了在場的聽眾,大家紛紛表示,參與這期講壇受益匪淺,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一定要將課程的精華內容帶回去,細細品味、學習運用。
首批觀眾的“觀”與“感”
據了解,貴州省地質博物館的主體建筑已經竣工,四大展廳正在緊鑼密鼓的布展當中。目前,序廳及4D影院已初步成型,作為一項活動內容,科普講壇的聽眾們受邀來到貴州地質博物館的序廳及影院參與測試性體驗。
在序廳,牆上面積達百余平方米的原板海百合化石震撼人心,在氣勢恢宏的國寶級巨型化石面前,觀眾驚嘆不已,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並圍著博物館講解員提出各種關於遠古生物和珍貴化石的好奇問題。
在影院,大家隨著4D影片動感起伏的立體畫面,一起“飛越多彩貴州”,觀影結束后大家認真填寫調查問卷,對觀影環境、影片內容、體驗感受等提出寶貴意見。
貴州師范大學的帶隊老師李維興奮地說:“序廳的巨型化石和4D影片都非常美,今天的感受讓人流連忘返,發自內心地還想再多來參觀幾次,再多看幾遍”。
更多的觀眾則表示,早就聽說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有許多“鎮館之寶”,今天的能作為“首批觀眾”初睹真容,堪稱幸運,雖然隻看到極少部分的展陳內容,卻已在內心勾起了期待早日開放、全面觀展的強烈渴望。
科普事業的“啟”與“航”
本次講壇,是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履行科普職責,創新科普形式的又一新舉措。講壇的成功舉辦,開啟了貴州自然資源科普的新篇章,標志著貴州自然資源科普事業向著高質量發展方向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今后,該講壇將圍繞自然資源“兩統一”的職責,圍繞國家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組織開發國土空間規劃、土地礦產管理、地質災害防治、測繪前沿科技等吸引觀眾的課程、活動,把“貴州自然資源科普講壇”打造成具有吸引力、影響力、生命力的科普欄目,逐步形成科普品牌。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表示,此次講壇也是今年8月份成立以來承辦的首次公共活動,既檢驗了場館運用和活動組織的能力,也開啟了博物館社會科普的“新航程”,貴州地博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化與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各單位以及全省各科普基地、地勘單位、科研院校、宣傳媒體的交流合作,整合資源、優勢互補,著力提供高質、高效、體驗感好的公共文化產品,推動貴州自然資源科普事業邁上新的台階。(沈純練)
![]() |